文章详细页面

东西方历史比较:人口问题与现代化
在线阅读 收藏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什么叫人口问题。我认为人口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人口和国家的版图、人均资源的占有量以及其比例关系问题,如果这个比例关系超过了世界的平均值,就说明此国家存在人口问题。

举个例子来讲,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超级大国,但是我们中国并不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是哪一个呢?是韩国,每平方公里是493人。排在第二名的是欧洲的荷兰,每平方公里是438人。第三位是以色列,每平方公里是412人。第四名是日本,每平方公里是338人。第五名是比利时,每平方公里是337人。德国每平方公里是231人,而我们中国每平方公里只有131人。所以我们中国并不是一个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

但是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会感觉到自己最为拥挤呢?别国的人跑到中国来也觉得中国最为拥挤。那是因为我们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我们13亿人口中的10亿以上是挤在只有总面积三分之一的狭长地带。二级、三级阶梯在西方的标准看来是不适合人生存的。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中能丧生那么多人,智利的地震却没死多少人,人家的级数比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震级还高,为什么?我们不该住人的地方在大量住人,这是中国的问题。

我们下面就谈历史上中国人口减少的机制是什么,就是农民战争和外族入侵。西方是瘟疫和世界大战。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这是一句老话。“富不过三代”一句话和土地所有权的流失、财产的分散紧密相关,而这个问题和一妻多妾制紧密相关,为什么?传统社会最主要的财富是土地,一代开国功臣凭借开国之功能够占据高位、有权有势,占据了大量的良田,自然就有钱讨一房间大小老婆,这些大小老婆噼里啪啦到处开花,生了很多的儿女出来;然后这些人长大成人以后要自立门户,祖宗留下来的规矩,有多少孩子就要分多少份,这样一分就导致财产分散,到了第二代以后又要仿效祖辈,他们的生活方式要学那一套,不管有没有经济能力,都要这样干,所以到了第三代的时候,特别是那些不善于经营、只会花天酒地的纨绔子弟,就很快坠入普通老百姓的水平。

我们来看西方,西方和我们中国不一样,它是长子继承制,无论什么家庭里面,只有家族年长的男性有继承权,当然如果家里一个男性也没有,那只有女性来继承,总而言之是长子,首先照顾的是男性,是长子继承权。老二、老三是不能够留在大哥身旁的,父亲死了以后,老二、老三必须要走。干什么?从军、经商、学习、做官僚、去修道院,总而言之你要离开。这有一个什么样的好处呢?承担着父亲角色的大哥,他有义务对兄弟姐妹的嫁妆、路费、聘礼这些东西负责,它保证了一点,父亲留下来的最主要财产(帝产)没有发生分割,这就保障了西方社会的贵族家族没有那样集中地发生两极分化,这对于维护西方社会的稳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有一个好处是大块的土地一直保留下来,到了近代以后,当机械化普及的时候,西方的农业机械化就在过去的庄园里面广泛地开展。这一点中国做不到,中国的张家湾、刘家湾、李家湾,说起来都是一个老祖宗,结果因这界限分明不得了,这是我家的门槛,你家里这棵树是我的,分得非常清楚。拖拉机多开两步就开到人家家里去了,所以中国现在的农业机械化也就只有维持目前这样的低水平,原因和这有关。

西方的封建时代、中世纪的时代,在传统的社会里,社会是相对稳定的,没有发生农民揭竿而起、改朝换代的事情。(不像中国有25代王朝,变了25代)。西方的王国格局几千年没有发生变化。当然这并不是说西方没有战争,西方有战争,不过这种战争是两类:一类是王国之间的战争,而不是王国内部的战争;另一类是反对异教徒的战争,比如说十字军远征。所以我们谈第一点,西方的王国之间的战争和什么有关?和一夫一妻制有关,为什么呢?大家觉得很奇怪。其实一点都不奇怪,西方人也是讲门当户对的,国王要配公主,所以弄来弄去弄得全欧洲的王室都是一家人,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近亲。因为他的选择范围就是那么几家,选来选去就搞成了近亲了,搞成近亲以后又是一夫一妻,不能离婚又不能改嫁,这个女人不生孩子,或者是生个傻子出来了,全家人都眼睁睁地没办法。你看中国人多聪明,再讨个老婆不就完了?但西方人不能动,最后就发生了王位继承的问题。所以每个欧洲的王国,几乎都有5~6次王位继承的战争。

中外差异还有很多,包括我们中国人内家、外家分得格外清楚,外公外婆那是远不如爷爷奶奶那么亲的,姑姑是比姨妈要亲的,我和你一个姓,我为你说话,姨妈总是觉得你是娘家的人。中国人分得很清楚。我们在座的很多同志都是学英语的,大家知道英语很怪,姨妈和姑妈是一个词,叔叔、伯伯、舅舅又是同一个词,太有意思了,这样以来就搞不清楚了。你说你有继承权,我也有啊,这样就打起来了。欧洲的战争就是这种战争,打起来怎么办呢?两边就都派使者到罗马教皇那里去,罗马教皇是管这个事的,战争时间的长短往往以信使骑马的速度来决定,最后罗马教廷说应该判给他,大家就偃旗息鼓握手言和,欧洲王室的历史真是难搞清楚。

西方真正对人口造成损失的是瘟疫。欧洲的瘟疫很厉害,凡是染上它的人,那是100%的死。斯堪的纳维亚死了60%的人口,英国死了50%,500万死了250万,法国当年有2000万人口,死得只剩下1000万,意大利害病的地方反而还死得少,是30%~35%的死亡率,有一点像当年的SARS病毒。

这一场瘟疫下来,它造成的结果和中国不一样,中国的战争、外族入侵结果是人财两空,瘟疫是人没了,东西留下来了。这样一来,剩下来的财富和剩下来的人口就达成了人与物质新的比例上的分配,这就为西欧社会结构的大调整准备了非常重要的物质前提。还有就是瘟疫也毁灭了农奴制。瘟疫的攻击不分贫富,结果搞得有的大贵族家里人全部死了,很多贵族都是这样灭门的。瘟疫使劳动力急剧减少,劳动力的价格必然提高了,你要让农民种地,你就得提高劳动力的价格。这些农民突然间就获得了很多的金钱,大片的良田没有人种,而且是无数的土地,等他们有了钱的时候干什么?他们就买土地,这样他们就从农奴的身份变成了自由民,欧洲的农奴制就是这样被消灭掉了,真是妙。

瘟疫就直接导致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我们前面讲到了,欧洲人原来认为人得病是因为遭了天谴,现在这个理论站不住了:你们红衣主教也在死,你们罗马教皇也在死,你们这些神圣的、了不得的上帝派到人间的代表,你们自己说你们是代表了上帝的意思,你们不得病,你们今天怎么也得病,也死了呢?任何一个理论不怕得不到认识,最怕伪证,谁都知道这是假事,所以说教会的威望急剧下降。

我们中国的文化是一种大陆文化,这种大陆文化对海外世界缺乏了解。我们谈到“五湖四海”或者“四海之内”这样的提法,这个“四海”并不是指地球上的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而是指中国沿海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中国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但中国人还在坚守那一套天圆地方的观念,不过中国人有非常强的方向感,所谓“四面八方”,中国人这一招是最准的。所以指南针最早出现在中国,也绝非偶然。于是中国就有了“东洋”和“西洋”的概念。“东洋”是什么呢?“东洋”就是今天的日本海。“西洋”是什么呢?“西洋”就是今天的印度洋。所以说郑和下西洋那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他们第一次走进他们不知道的世界,同时也开启了人类15世纪世界航海探险的序幕。

结果换回来的是什么东西呢?换回来的都是能够供宫廷观赏的夜明珠、鸵鸟、斑马、长颈鹿,而不是能够引入市场当中产生利润的商品,所以我们说郑和下西洋是完全没有商品经济意识的,非常可惜。郑和下西洋每一次有270支船,去了七次,众大臣反对是完全有理由的,这样下去国家是要国库空虚、民穷财尽的,所以郑和遭到了众大臣的反对。久而久之,七下西洋以后,皇帝肯定也觉得那人估计找不到了,肯定是死了,他放心了,所以干脆不要出海了,于是明朝就宣布禁海。中国人就是这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连船只都不准造,把郑和的航海图都烧掉,所以中国人放弃了海洋,也就放弃了世界,成了真正的“井底之蛙”。夜郎自大的中国人当再度睁眼看世界的时候,那已经是1840年鸦片战争了,整整400年就这样过去了。

我们看看西班牙、葡萄牙为代表的西欧航海家们,他们出海完全是以经济为目的。

亚当·斯密讲了一句话,他说这是人类自有历史记载以来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发现新大陆和新航道的开辟。它使世界上原来彼此互不相知、彼此隔绝的世界的各个部分,从分散走向了整体,开始了真正的世界历史的进程,从此世界是紧密相关的,越来越紧密相关。这件事情的意义只有1969年7月20号那一天人类登上月球能与之相媲美。而我们要说,这两个重大事件的主角都不是中国人,而是欧罗巴人。

我们说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之间的差别,在海外探险的问题上所导致的结果是令人啼笑皆非的。郑和的船队装备世界最先进、出海出得那么早,比哥伦布早87年,居然什么经济目的都没有达到,弄得国库空虚、民穷财尽。哥伦布三艘三桅杆的小船就发现了新大陆,而特别令人遗憾的就是,郑和下西洋这件事情停下来以后,到哥伦布发现美洲,世界的海洋还平静了59年,那个时候中国人如果打回头都还来得及,偏偏就让这59年如此安静地过去了。从此以后,欧洲就开始了对新大陆的殖民开发,欧洲开始了一场金融革命,欧洲开始建立了世界全球体系。在剩下的几百年里面,就是欧洲列强围绕着制海权的战争,最后的胜利者是谁?盎格鲁—撒克逊人(现今英格兰人的祖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中国人人都得学英语的原因。

这件事情和我们的人口问题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太大了。正当我们中国人还在窝里生、窝里斗的时候,欧洲人已经把他们多余的人口、不好治理的人口、犯罪的人口都一一疏散出去,这对于那些刚刚跨进现代化门槛的国家,维护自己内部社会的稳定起了极大的作用,殖民主义就是这样帮这些国家发展经济。

还有一个更可怕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什么呢?从此部分欧洲人的子孙后代繁衍生息在地球更加辽阔的土地上、更加肥沃的土地上。我们说今天北美洲的5亿人口、南美洲的3.6亿人口、澳洲的0.24亿人口虽然不算什么,我们中国的母亲一年生育一个澳大利亚的人口不成问题,再加上今天欧洲的7.3亿,欧洲人从来没有搞过节制生育,他们现在的人口总数是多少?是16亿。而这16亿欧罗巴人,他们是生活在6600多万平方公里平坦的、富饶的、肥沃的、广阔的土地上,6600多万平方公里,接近于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七倍,那更不要说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只有三分之一是真正适合人居住的,这是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事实。我们要谈这段历史,我们的遗憾就在这里,中国人当年是有最好的机会,居然中国人自己没有抓住,错过了这次千载难逢的良机,这也就命中注定了我们今天中国人口的拥挤,同时也命中注定了我们今天中国每一个人,特别是下一代的中国人,要拿出他们一生当中最宝贵的年华来干一件事——学英语。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东西方生育限制革命的比较——迟来的计划生育和适时的人口控制。正当西方列强把它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美澳新大陆的殖民开发,它们的侵略矛头还来不及对准我们中华民族的时候,清王朝却迎来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这就是长达178年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外加道光的前17年,一共178年,既无大的内忧,也无大的外患。那个时候的中国人真以为这是“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就是那个时候出来的,以为天地乾坤可以永远延续下去。他们不知道,那是人家“柿子拣软的捏”,先往那些土著居民那里去,然后再来围剿你这个有着几千年文化的国家。到了这里的时候,时间是1840年,那一次东西方的碰撞是迟早要发生的,但是中国人那个时候还在做着春秋大梦。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的新《婚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严格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中国这个时候才开始有一夫一妻制,这个时候才开始强调自由恋爱。所以与我们相去并不远,只有60年,再往前走几千年都是一妻多妾,情况就是如此。所以那个时候新中国也像历代王朝一样,积极鼓励生育,肯定是这样的路数,结果导致了中国人口的急剧膨胀,速度很快。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先生,根据他的调查,发现南方各省的人口飙升速度已经达到了每年20%的水平,他认为这是很严重的事情了,所以他在1957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了他的《新人口论》一文。这篇文章指出,制止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刻不容缓,只有人口被限制住了,它与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的矛盾才能得以缓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所以他也提出了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三条基本途径:第一是要发展生产,第二是要提高人口质量,第三是要限制人口数量。限制人口数量他也提出来,既然你们说经济可以计划,生育为什么不能计划呢?所以他提出了计划生育,他认为计划生育的关键手段是要采取先进的避孕措施。

中国1979年新的《婚姻法》出台,一夜之间就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男22岁,女20岁,结婚年龄这样规定下来了。然后就是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几个结果出来。一个结果是导致到今天出现了1亿多的独生子女,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碰到的问题。这是一个特殊的人群,简单来说,独生子女是一群潜在的病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娇生惯养,这是两个逃不掉的缺点。再一点是他们没有施爱的对象,没有弟弟妹妹,一个人要懂得爱,别人爱你,你把别人爱你的方法在另外一个人的身上去实现,我们都经历过这个过程。母亲爱我们,我们就会爱弟弟妹妹,你就有施爱的对象,现在这些孩子们,你爱他,他不觉得你在爱他,为什么?他没有爱过别人,这是很糟糕的,独生子女非常危险。“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们班的同学里面,两个人发了疯,全部都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挨了整,全部都挨整,别人都活得好好的,那两个就不行,经不起考验。我们现在很多的独生子女没有出问题,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碰到极端的时代,碰到极端的时代,独生子女就要比有兄弟姐妹的人脆弱得多,这是没办法的一件事情,所以我说他们是一群潜在的病人,要非常小心,将来他们的离婚率一定很高。

另外一个结果,一夜之间《婚姻法》变了以后,有一批女孩子被牺牲掉了,本来按照这个路子,女26岁,男28岁,大家都排队。一夜之间变了,男人马上调过头来,就要找年龄更小的,本来是找差不多的,突然间就往下插一杠子,就把中间这一批女的甩出来了。这批女的没事干,干什么?读大学,她有时间啊!考了个学士,胃口、眼界高了,大学读完了以后还没找到合适的人,没办法,再读硕士,水涨船高,眼光越来越高,最后弄成了女博士,那就完了。所以说现在中国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

西方的搞法和中国不一样,西方的人口控制既有政府部门意识的转变,也有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作用,有科学技术的抑制功能,也有人们追求享受的作用在里面,这四者都有。

我们现在看看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明显出现了一个人口缓慢增长、停滞、最后负增长的过程。为什么?因为两次世界大战都在欧洲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了1000万男子汉,第二次世界大战干掉了5000万男子汉,那都是繁殖力最强的男子汉,俄罗斯死掉2000万男子汉。美国“一战”“二战”当中死了30万人,死得人很少。所以美国大兵复员的时候很吓人,你看纽约街头,认都不认识就把人家强吻了,还拍了一张照片,最后人家还专门做个雕像放在那个地方,两个人都老了的时候,两个人还一块去看那个雕像,很有人情味。那个时候美国产生了1000万个家庭,生出来6400万个婴儿,这在社会学当中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叫做“战后婴儿潮”。这把美国政府吓坏了,如果允许每一对美国的夫妻生三个以上的孩子,那么到2020年,美国的人口将会接近40亿,不能这样干。所以绝对不能对此置若罔闻,否则我们将被人海淹没,要保证美国人民最高的世界生活水平,那就必须要抑制人口的增长。但是美国政府抑制人口的增长是靠投资,投资投向什么?投向避孕产业,这就是口服避孕药的问世。欧洲很有意思,欧洲一打仗,避孕工具就向前推进一步。为什么?男人在前方打仗,女人在后方没有男人,经常发生那种红杏出墙、暗结珠胎的事情,为了防止出丑,就研究避孕手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完了以后,西方的避孕工具就前进了一步,第二次世界大战完了以后又前进一步,现在又轮到第三轮,弄出个口服避孕药出来,口服避孕药对妇女的解放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既文明,又有效,而且可逆转,不像我们中国的结扎,把人家像弄牲口一样掐了,掐了以后就接不上了。口服避孕药是可以逆转的,这是很科学的。它之所以能够卖得那么火暴,就是由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出现了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这次解放运动争取的不是政治平等权,也不是经济平等权,因为这些权利都已经有了,而是要性平等权。女权主义者——就是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的领袖,她们提出了一个观点,妇女之所以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是要归因于人类生物学上某些永恒的事实,妇女的生育机制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只有彻底改变这种生育机制,才可能达到妇女解放,那就要求助于单性繁殖之类的克隆技术才有可能,妇女要想永远获得解放,除非这玩意儿出来。也告诉大家,今天西方国家生命科学领域的主攻方向就是它,怎样能够不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人生产出来?西方的医学、生命科学就是沿着这个方向在走。

当然,在现在没有办法把它研究出来以前,只有求助于更高级的避孕手段,来阻止过多的孩子问世。

当然,口服避孕药的产生,也使得西方的年轻妇女们终于可以实现结婚绝不是为了生孩子的夙愿,这一点和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中国人结婚,说老实话就是传宗接代,爸爸妈妈着什么急啊?不就是传宗接代吗?你要让我看到我的孙孙,就是关心这个事。西方人不一样,结婚绝不是为了生孩子,为什么?他们发现那些没孩子的年轻夫妇比那些有孩子的年轻夫妇有更高的薪金、更高的社会地位、更高的学历、更高的待遇,所以他们宁愿选择那种无子女的自由自在生活,把孩子视为麻烦、累赘、trouble。

欧洲人口开始出现锐减,丁克家庭都不生孩子了,现在这个问题很严重。有一幅漫画,说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动物园里面,一个动物园的笼子里面有一对男女,都是老态龙钟,全身不穿衣服,抱在钢管子上面,旁边立了一个牌子写了一句话:“这是世界上最后一对日尔曼夫妇。”就是说你们现在不生孩子,将来德意志民族就是这副德性了,就是这样的。西欧发达国家普遍都是人口负增长,所以它们经济上追求零增长,零增长就是增长,因为它们的人口是负增长。只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几个国家是人口正增长的,为什么?它们是移民国家,哪里来的人?亚洲人、中国人,所以美国人也不生孩子,生得热火朝天的就是中国人、亚裔。所以这个浪潮很厉害,由于这样的原因,中国的人口就有这样的特点。

最后还有一个对比,就是中国和西方福利制度的对比:贫穷产生人口,富裕减少人口。中国的人口问题不仅是一个数量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质量的问题。我们不要因为中国今天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而忽略了我们劳动力素质提高的问题,实际上现在已经很清楚,我们中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是靠廉价劳动力换来的,一个只能出售廉价产品的国家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大国的。

所以在中国这个问题很严重,一个民族只有能够自主研发新产品,能够有创新性的劳动力,能够有高级的文化资源,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要提高人口的质量,关键一个环节就是教育。

城里人现在还有一个问题,究竟是“养儿防老”还是“养老防儿”的问题。现在的啃老族,说句老实话,养老要防儿,真的是这么一回事,你养了个儿子,死得还快一些。农村的人他不怕,为什么他不怕惩罚呢?因为他已经是这个社会最可怜的人了,你没有办法再惩罚他。城里人说你不听我的话,我把你拉去劳改,你就乖了。他已经在劳改了,他说我天天在劳改,所以他不怕,就是这个原因。而且农民在这个问题上个个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农民之所以要生个儿子,就是为了生保险,至少他认为生个儿子能保险,生女儿肯定不保险。把这个女儿辛辛苦苦养大,嫁到人家家里,增加人家的劳动力,而且还帮人家再生个劳动力来和我竞争,一对孤寡老人,老了还是没人照顾。所以中国政府也是考虑到农民这样一种强烈的愿望,所以允许农民多生一个孩子,这个政策是比较宽松的。具体来讲,真正的独生子女政策没有在中国农村执行,不过这样就导致了另外一个结果,我们国家的土地资源那么紧张,人均占地那么少,人口越多,每个人能分到的田就越少,这是肯定的。土地资源越紧张压力就越大,乡间的经济发展就越缓慢,你就越不可能在农村建立起保险制度。农民可没有城市里面“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的感觉,他们是绝对没有的,在没有建立养老保险体制、福利体制的前提下,他们只相信自己的儿子,而生儿子的事情,在他们看来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农民说,不就是增加一双筷子吗?你看他是这样来理解这个问题的。通过自己的性活动就能够产生的产品,在他们看来很简单,所以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土地资源更加紧张,经济发展更加缓慢,最后养老保险更难建立,没有国家出手,农民是建立不起来保险体制的,这就是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道理。

西方国家倒过来,尤其是那些高度发达的国家,像德国、瑞典、瑞士、挪威、芬兰,这五个国家是世界上福利水平最高的国家,福利到了什么地步呢?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生老病死每个环节全部被国家包了,法律保护。德国GDP的34%都是拿来办福利的,德国的总理说我们可以不要国防军,但是我们不能没有福利制度,那真是了不得。教育全面免费,现在已经把这一套用到人口的问题上来,鼓励生育,无论什么家庭的人,你可以为你的老大领取50欧元(过去是50马克)的生产补贴费,老二100欧元,老三250欧元,老四500欧元,老五1000欧元,但是老六、老七差不多是5000欧元了,就这么厉害。这样做以后,很多中国的留学生都要飞到德国去生孩子。要生产的时候,坐上飞机往德国飞,就生在飞机上面,从生产的痛苦当中苏醒过来,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到了德国的领空了吗?”现在我们中国很多妇女由于没有办法到德国那么远的地方去,她们就绕了个道,到香港,这是很有名的事,香港那边已经服务一条龙了,专门接待内地的孕妇,制止归制止,还有绿色通道可以去。为什么可以去?一旦你的孩子落地香港,他就是香港居民,香港是有英国式的福利的,那种种的好处都来了。在德国,孩子是属于国家的,父母和孩子是什么关系?不是什么父母关系,而是国家委托这个孩子的天然代管人,我们中国人听都听不懂,这就是法律关系,很有意思。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看到,越发达越富裕的社会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越高。它的市场竞争越激烈,下班以后就越是追求轻松自在的业余生活,就越是要降低机会成本,所以他越不愿意养孩子,这就是越富裕的社会一定是人口要减少的原因。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