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看似美学问题,实则蕴涵着深刻的政治内涵。伯克、康德、席勒、黑格尔的崇高论述都渗透着他们对政治问题的关注,并由此形成了英国经验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两种不同叙述模式。前者通过崇高与美的互补来确保社会的合理有序,后者则寄希望于崇高来寻求超越性的主体。由于偏重于德国模式,中国的民族国家叙述中的启蒙话语和革命话语都深受崇高美学的影响,其弊端有二:一是削弱了对市民社会之美学基础的理解,二是将民族国家叙事狭窄化为革命叙事。
文艺学,美学,文集
金浪: 金浪,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