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改革开放又一个硬道理:我们必须廉洁和诚信
在线阅读 收藏

我的演讲主题是“改革开放又一个硬道理:我们必须廉洁和诚信”。为什么这么讲呢?根据我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中国发展到今天,如果还要继续向前走,改革开放还要深入,除了小平同志讲的“发展”这个硬道理之外,我认为廉洁和诚信要成为另外一个硬道理。反过来说,如果中国政府不廉洁,中国人不讲诚信,我们所得到的一切都将失去,中国的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

这不是耸人听闻。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学习时报》2009年6月29日发表的一篇文章透露,邓小平晚年曾经讲了这么一句话,“现在看来,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这是一层意思,到了9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搞了很多年,他觉得改革开放以后,整个中国发展了,发展以后产生的问题不比没有发展的时候少。这句话说得尖锐,很中肯,他看到了问题的存在。他又说了第二层意思,“如果发展起来以后产生的这些问题不解决,还不如不发展”。这句话讲到了问题的尖锐性和严重性,如果我们因为改革开放而产生了那么多问题,又不解决好这些问题,那么还不如不发展,还不如不搞改革开放。

我看了以后很震惊,觉得小平同志在告诫全国,告诫全党,告诫所有在位的、有责任也有权力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同志们,告诫大家要重视这些年产生的问题。

小平同志不是喜欢长篇大论的领袖,他说话很少,但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说的。“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还不如不发展,还不如不搞改革开放”,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后来内部文章也有讨论(下面不涉及小平同志的话),最近出现了什么问题?比方说现在的分配公平吗?贫富差距是不是更大?干群关系是不是更紧张?再比如,腐败问题,等等。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很穷,有时候也很乱,以阶级斗争为纲搞得人心惶惶,经济濒临崩溃,但是有一点,当时的确比较清明。

特别值得注意的,还有各行各业的诚信问题。拥有公权力的领导干部的公信力,是更强了,还是有所弱化?还有企业的诚信,我们是更相信企业家,还是渐渐地不再相信企业家做出的承诺?人与人之间的信用,是更强了,还是弱化了?

小平同志的忧虑不是我所能体会的。但是,作为一个作家,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与共和国一起走过这难忘的30年,我认为,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忧虑,确实很严重。

上个星期我接到几个电话,我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一个电话是从哈尔滨打来的,是一位老教授的夫人打来的,老教授被冤屈40年,至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40年前出冤案可以理解,但为什么到现在都不解决呢?教授夫人说,40年来,虽然换了很多领导,但这些新领导是老领导提拔起来的,如果要给冤案平反,他们觉得会伤到老领导的面子。我就想问,他们怎么忍心让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受冤40年,直到老教授在冤屈中死去,到今天还没有平反。据说,现在中央和省里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老教授应该能平反了。

还有一个是北京顺义一个普通村妇打来的,她说儿子被校长打了,她要求解决问题,但总有人保护这个校长。她到处上访,上访后又被劳教。今年他们那儿要拆迁,有人要强拆他们的房子。她说,陆老师听说你是反腐败的专家,你帮帮我吧。我只能很抱歉地说,我帮不了你任何事情,我只是一个反腐败作家。

接到这些电话后,我心情很沉重。我们现在有非常好的形势,非常好的国家,非常好的时代,但又总是有这样一些不和谐的东西在里面。归结起来,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公权力的公信力,归根到底就是诚信问题。一个政府,一个企业以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构成这个社会的基础。我们不是孤独的、孤立的生活在社会中,我们是人,人一定要在社会中共存,人和人之间要发生社会关系。任何一个人不管他自己怎么想,怎么追求,都不能脱离社会,都要依存这个社会去发展。人和人,企业和企业,领导和被领导都要产生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决定我们怎么活着,决定我们活着的质量。

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人们很早就发现,一个社会要和谐地发展,一个人要活得好,财富的因素虽然很重要,但是绝对不能构成人们所渴望的最终追求——幸福。幸福的基础在什么地方?基础在于人和人之间,社会单元和单元之间,领导和被领导之间的一种诚信。如果没有这种诚信,人们将生活在惶恐之中,一直会有一种“我要上当”、“我要被骗”、“我正在进入某种陷阱”的感觉,总是忐忑不安。诚信问题,历来是一国的立国之本,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一个执政者甚至普通人的立身之本。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出差在外,我爱人一个人在家,她60多岁了,身体不太好,早上出去散步的时候,突然就急性脑出血昏迷,一下子摔倒在马路牙子上,半个脸都蹭破了,满脸是血。当她醒来以后,坐了起来,看到马路边上有几个黑车司机(我们住的地方比较偏远,没有出租车)。她说,你们能不能扶我起来送我回家?没有一个人答应,司机都不敢来扶她。他们怕什么?他们说,老太太,我怕我扶你起来之后,你讹我,说是我把你撞倒的。后来,她找到一个更年轻的小伙子,说小伙子,我保证不会讹你,求求你帮个忙,送我回家。小伙子说,老大妈,你可一定别讹我啊。这个小伙子就把我爱人扶上车,送到家,搀她上5楼(我家在5楼),还不要她车钱。小伙子所做的一切,说明这些人不缺同情心。但是,为什么不敢送一个满脸是血的老太太呢?这件事发生在10年前可能吗?20年前可能吗?30年前可能吗?中国人是这样的人吗?看到一个满脸是血的老太太没有人去搀扶,老太太求他们没有人敢送,要她做了保证以后才敢送她。

这种事情在几十年前难以想象,我们现在都有了,车有了,房子有了,钱也有了,但是当你摔倒在地、满脸是血的时候,没有一个国人愿意扶你,为什么?他怕你讹诈他。这种事情不止发生在北京,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事情。人和人之间已经没有起码的信任。如果人和人之间连起码的信任都没有了,总觉得社会就是尔虞我诈,钱再多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经常在小区附近的购票点买飞机票,以前我从来不怀疑机票有假。现在的电子票,只要不是在机场买的,我一定要打电话核实,因为我总担心被骗。这种东西已深入到我们的心灵当中,让我们每走一步都怕进入一个陷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人的幸福感和他的经济富有程度是不能画等号的。

现在有些年轻人不敢结婚,为什么?他需要爱情,但是对方是不是真爱自己,能不能托付终身?他很犹豫。我们那时候就没有想那么多。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和幸福感的减弱。当你生活在一种缺乏可信度的社会关系中,你笑不起来,你奢侈不了,这和工作繁忙没有关系,这是心累,心太累你肯定活得不舒服。一个人可以吃苦,可以贫穷,但是他需要得到信任,他需要得到别人的信任,需要把信任交给别人,富裕是相对的。

年轻的时候我们当过知青。有一次凤凰卫视采访我,问道:陆老师你们老是说青春无愧,是这样吗?我说:是这样,我们在农场当知青很快乐,你相信吗?我们不会钩心斗角,也不会觉得自己多么苦。我们谈恋爱送不起手表、送不起自行车,我们给对象送白面票。今天晚上吃三鲜馅的饺子我都不想吃,那个时候我们一个月只有四个白馒头,吃白馒头不要菜,还不知道这个馒头是什么味道就吞肚子里了。我们谈恋爱的时候送给女孩两张白面票,四张白面票我两张她两张,这比送钻石还要珍贵。

那时候,大家同甘苦共患难,那种快乐和现在不一样。当过知青的都有体会,所以我们难以忘掉那个年代。那个时候我们互相之间是可以信任的,是可以托付的,没有那么多诈骗,没有那么多拐弯的东西。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信任……承诺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东西。这是和谐幸福的基础。

如果没有这些东西,我们难以幸福,发展难以持续。深圳的市场经济搞得比较好,发展比较快。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说透了,就是交易。计划经济是分配,钢厂生产的钢材通过国家政府、计委分配给汽车厂,汽车厂拿着钢板去造汽车,汽车造好以后再分配给单位,基本上是按计划分配。市场经济是互相交易,我生产了卖给你,你生产了卖给我。交易的基本是什么?是什么让交易成功,让交易长期进行?是诚信。如果我骗你或者我诈你,这个生意还能做成吗?当然做不成。如果缺乏诚信,这个市场就不完善,市场经济肯定搞不下去。

三鹿奶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查过三鹿奶粉的资料。三鹿奶粉厂建于1956年,当时是三十几头奶牛,几十个工人。到2007年,三鹿集团解决了80万人的工作问题,销售额达200亿元左右,荣获“中国企业100强”、“中国知名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但是2008年6月份,被曝婴幼儿食用它的奶粉后肾出现问题,继而检出它的奶粉里含三聚氰胺。到2008年12月份,三鹿宣布破产,几十万人的大企业、几百亿元销售额的大集团轰然倒塌。

所以,无论你多么强大,多么有钱,在市场经济里面失信了绝对不行。我们说美国唯利是图,但是美国非常注重诚信问题,每个人都有信用记录。香港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有信用记录,银行要记录你这个人有没有信誉,是不是说话算话,有没有及时还钱。你必须在15年内没有信誉问题,才能在银行贷款。信誉是保障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如果大家都不讲信用,那么就没法做生意,没法发展生产,“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话就会落空。所以,我敢说“廉洁和诚信”是改革开放又一个硬道理,它是“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话的前提。

在古代,秦国的商鞅为了变法,为了树立政府的威信,他想了一个办法——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立了一根木头,告示: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去,就给他十两黄金。开始没有人敢来干这件事情,大家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商鞅又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两黄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信用历来被各朝各代,不同社会所重视。孔子说过,没有信用的人不可以期待他成就大事业。信用问题很重要,在于信用难得。深圳搞改革开放,资金、技术、人才等都可以引进,唯有一样东西不能引进,一定要靠自己培养,就是诚信。我们能从美国引进诚信吗?我们能从东北引进诚信吗?深圳人的诚信,只能靠自我积累,自我完善。

建设一个诚信的社会,最重要的是执政者的公信力。中国和其他国家不一样,我们的政治体制赋予了领导干部更大的权力、更多的责任。亿万民众能不能相信社会,能不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这个社会?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执政者值不值得信任,有没有信誉。十七届四中全会就要召开了,我听说四中全会的主要议题就是党政建设问题。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央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执政党,自我完善多么重要。干部的廉洁与诚信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牵涉到整个国家、社会体制,牵涉到改革开放能不能持续健康地深入下去的大问题。最近发生的“通钢事件”,虽然只是个案,但也说明了一点,政府的公信力在弱化。

这确实是我今天讲的题目,廉洁和诚信是又一个硬道理。讲到为官执政,我不想讲大道理,不妨以中国历史为鉴。回顾中国历史,比如明朝就很腐败,很多皇帝不上朝,末代皇帝崇祯17岁即位,34岁被李自成赶下台。他本是个非常有作为的年轻人,不应该当亡国之君。但因为他之前的熹宗皇帝,特别喜欢做木匠,在位7年不上朝,而在后宫做木工活。明朝这样的皇帝不是一个两个。天下集于一人,这一人不管天下,那明朝是怎么延续几百年的呢?就是靠一批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忠于自己的信念和理想的官员,他们真的是让我们肃然起敬。

比如,熹宗时期,魏忠贤独揽大权,当时有两个官员:一个是杨涟,一个是左光斗。杨涟是谏官,专门给皇帝提意见,相当于现在的纪委,不过他没有纪委的权力,现在的纪委可以双规,他只是提意见,谁做得不好就上奏折,但不能处分他。

因魏忠贤独揽朝廷大权,干尽了坏事,杨涟就上奏折告魏忠贤。谁知熹宗连续三天不上朝,他只好把奏折送到会极门,会极门接到奏折,还要把它送到司礼监的秉笔太监。秉笔太监是文盲魏忠贤,魏忠贤不识字,但是他偏偏当了熹宗的秘书长。这样,杨涟告魏忠贤的奏折就到了魏忠贤手里。魏忠贤还是有上下之分的。他不敢瞒熹宗,就想了一个花招。熹宗不看奏折,让一个小太监念给他听,魏忠贤就让小太监把里面的叙事部分隐掉,把很多问题的责任归结到皇上身上,而不是魏忠贤身上。魏忠贤的姘头客氏在旁边煽风点火,说杨涟的坏话。熹宗听了奏折以后,心想杨涟怎么把什么问题都归结到他身上,没有什么事实就把魏忠贤说得一塌糊涂,于是就下了一道圣旨安慰魏忠贤。

杨涟一看,糟了。果然,他不久就被抓了。随后,魏忠贤就开始审讯他,要他认错。杨涟当然不会认错。魏忠贤刑讯逼供到什么程度?往杨涟身上泼开水,之后拿着铁丝在他身上拉,开水把皮肤都烫起泡了,肉都烫烂了,然后用铁丝在身上拉。杨涟最后屈死在牢里面,一直没有低头,一直在告魏忠贤。

第二个是左光斗,当时的六君子之一。左光斗后来被刑讯逼供,眼睛都睁不开了,腿被打断了,人已经不能在床上躺着,只能倚靠在墙角。当时他的学生史可法到监牢里面看他,他没法睁开眼睛,他就用手指撑开眼睛看,然后就骂史可法,说你不好好在外面当官,不为老百姓干事情,冒着风险来监狱里面看我干什么?你应该以为老百姓办事为重,赶紧走吧。最后左光斗宁死不屈,魏忠贤就指使人拿石磨压着他的脑袋,把钉子钉进他的脑子里面,把他折磨死了。

杨涟、左光斗这些封建社会的官员,为什么要这样做?过去我们没有认真读史书,以为封建社会一片黑暗,封建社会黑暗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它也有忠君、爱民的官员。中国的封建社会有黑暗的一面,但是清官的作用也不能小视。我们有过这样一些为了理想、为了正义不要命的官员。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是个完全不拘小节的人,完全不近女色,完全不讲生活欲望。王安石做参知政事时,朋友给他家里送了一块鹿肉,说是因为他特别爱吃鹿肉。王夫人听说后,觉得奇怪,说:“他从来不挑饭菜,你怎么知道他爱吃鹿肉呢?”朋友回答说:“他上次吃饭,只把一盘鹿肉吃光,别的菜却全剩下来了。”夫人又问,他吃饭时,鹿肉放在什么地方?朋友说:“在离他筷子最近的地方。”夫人说:“这就对了,他的习惯不过是专拣离自己筷子近的菜吃罢了,别的菜动都不动。”这件事说明王安石在生活上完全不计较。我们历史上有很多好官员,这是不能抹杀的。

这些年出的问题我不愿意多讲。但是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反腐仅仅靠抓,靠杀是不行的。我们抓了很多,杀了也很多,年年抓,年年杀。2008年从上海的陈良宇开始,今年广东省又变成了热点。以前我们从来没有抓过纪委书记,今年抓了浙江省纪委书记王华元。苏州市副市长贪污受贿1亿~2亿元,创全国单笔受贿最高纪录。这是破纪录的,都是刚刚发生的。

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公民的大国,仅仅靠抓、靠杀是不行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吏治非常严厉,贪污6两银子就要杀头。但这样保住明朝了吗?所以,光靠杀和抓是不行的。

讲一个寓言故事。动物园里面的袋鼠经常跑掉,管理员就把围墙加高一米,袋鼠还是跑掉,管理员再加高一米,袋鼠还跑掉,加高三米,袋鼠还是会跑掉。有一天长颈鹿问袋鼠,你怎么那么大本事,到底他们加到几米高才能把你挡住?袋鼠说,他们忘记关门了,我不是从墙上蹦过去的,他们老是加高没有用的。

这个故事对我们很有启示意义。我们只抓、只杀,只是在加高围墙,却没有关门。这个门在什么地方?心里,每一个当官的心里。如果官员心里真正有了人民,有了国家,有了道德操守,就不会贪污腐败、违法乱纪。

不要觉得这是空的,如果这扇门不关,再抓10个陈良宇,一定会有第11个起来。河南省交通厅就有三任厅长相继落马的先例。第一任被抓后,第二任拍着桌子要反腐,要廉洁,结果第二年又落马了。接着第三任上去了,很快又落马了。真的是前“腐”后继啊。这个墙怎么加?要建立起诚信、廉洁之门,并把门关上。只有这样,才能给大家带来幸福和谐。

所以说,廉洁和诚信是改革开放又一个硬道理。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