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是一个区域内富有差异性格局的板块,这种差异性格局既有来自农业资源禀赋的,也有来自经济社会发展的,还有来自农业发展的社会传统的。通过以上章节的分析发现,中原经济区不同板块之间的差异构成了中原经济区结构性的发展格局,这也是从主体功能区发展中原经济区内不同区域现代农业的基础。不同主体功能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机理不同,适用的政策机制也不同,只有针对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才能因地制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讲,就是在郑州城市圈都市农业区,发展富有多功能化的都市农业;在中原城市群外围高效农业区,发展农业产业化,将城市群强大的工业化加工能力整合进现代农业发展中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提升现代农业整体效益;在黄淮海现代农业特区,集中体现粮食核心区的安全保障功能;南部养护型特色农业区和西部防护型生态农业区现代农业的政策设计则围绕着生态屏障区的功能完善来展开。
主体功能区,现代农业,区域农业,农业发展,中原经济区
史自力: 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河南财经 政法大学教授。
张建杰: 1969年生,男,山西五台人。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系教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农技中心外聘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户行为、粮食经济、土地制度。在《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经济经纬》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独著《农户收入结构:成因及合理性》(2005)与合著《中国区域农业发展动力机制》(2013)两部学术专著,副主编、参编教材3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学研究项目1项,省厅级项目7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3项。
张改清: 1970年生,女,山西盂县人。200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系教授,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户行为、粮食经济、农村金融。在《中国软科学》、《农业经济问题》、《经济地理》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独著《农户投资与农户经济收入增长的关系研究》(2005)与合著《中国区域农业发展动力机制》(2013)两部学术专著,参编教材4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学研究项目1项,省厅级项目6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2项。
刘宇翔: 男,河南修武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与会展学院,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