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1 根据地区估计的世界原油储藏量②
续表
包括苏联在内的全世界的原油,有大约63%操控在美国跨国石油公司的手里,如果把苏联掌控的原油资源排除在外,美国公司掌控的石油资源就提高到了67%。
二战后新勘探的储藏地区主要是中东和加拿大。这种储量上的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之间又有了进一步的调整(见图1-1)。
图1-1 全球石油储备量按地域增长的百分比(1967~1987年)
如图1-1所示,中东的可探明石油储备量增加了66.0%,达到76.5千万吨,也就是564.8千万桶。而曾经是世界上最大产油国的美国,可探明的石油储备量只有4.2千万吨,即33.4千万桶。
这种石油资源地域增长的不平衡导致了世界石油储备中心的地域转移。石油作为二战后主要的战略能源,是国家战略实力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工业增长的动力,具有经济发展血液之称。石油资源的中心在地域上的转移,无疑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70年代石油供应国主要是美国、加拿大和拉丁美洲,由于美国、加拿大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其1.554亿桶总储量,让美洲继续成为石油供应的中心已经很困难了。中东已可探明储备量5.648亿桶,由此世界石油储备中心的地域转移到一个脱颖而出的新兴的石油中心——中东,所以美洲可供出口的石油产品相对较少。而中东的石油资源远比美洲的资源丰富,同时,中东的富油国本身并不具有发达的工业系统,所以其本身所消耗的能源甚少,石油出口是支撑一般中东富油国的经济基础,而且中东的出口石油相对丰富,价格低廉,由此中东成为了大国能源战略上的必争的明珠(见图1-2)。
图1-2 世界石油储备量的地域分布图(千万桶)
表1-2为各个国家在20世纪中后期的石油储备情况,由此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世界石油储备情况在二战后的调整变化。
表1-2 世界石油储备量的国家分布①
续表
');" class="a2">收藏二战后,并不像有些人预测的那样,人类将很快面临石油短缺,相反,随着技术的发展,全球范围内勘探出大量的石油资源。1967~1987年世界可探明的石油储备量增加了478亿桶,短短的20年间增长了1倍
世界上的石油资源实际上只集中分布在几个国家。美国政府的报告显示,到1949年1月1日为止,除了苏联的大约73.7亿桶的石油储藏之外,90%的石油出自以下6个国家,即美国、委内瑞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
表1-1 根据地区估计的世界原油储藏量②
续表
包括苏联在内的全世界的原油,有大约63%操控在美国跨国石油公司的手里,如果把苏联掌控的原油资源排除在外,美国公司掌控的石油资源就提高到了67%。
二战后新勘探的储藏地区主要是中东和加拿大。这种储量上的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之间又有了进一步的调整(见图1-1)。
图1-1 全球石油储备量按地域增长的百分比(1967~1987年)
如图1-1所示,中东的可探明石油储备量增加了66.0%,达到76.5千万吨,也就是564.8千万桶。而曾经是世界上最大产油国的美国,可探明的石油储备量只有4.2千万吨,即33.4千万桶。
这种石油资源地域增长的不平衡导致了世界石油储备中心的地域转移。石油作为二战后主要的战略能源,是国家战略实力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工业增长的动力,具有经济发展血液之称。石油资源的中心在地域上的转移,无疑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70年代石油供应国主要是美国、加拿大和拉丁美洲,由于美国、加拿大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其1.554亿桶总储量,让美洲继续成为石油供应的中心已经很困难了。中东已可探明储备量5.648亿桶,由此世界石油储备中心的地域转移到一个脱颖而出的新兴的石油中心——中东,所以美洲可供出口的石油产品相对较少。而中东的石油资源远比美洲的资源丰富,同时,中东的富油国本身并不具有发达的工业系统,所以其本身所消耗的能源甚少,石油出口是支撑一般中东富油国的经济基础,而且中东的出口石油相对丰富,价格低廉,由此中东成为了大国能源战略上的必争的明珠(见图1-2)。
图1-2 世界石油储备量的地域分布图(千万桶)
表1-2为各个国家在20世纪中后期的石油储备情况,由此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世界石油储备情况在二战后的调整变化。
表1-2 世界石油储备量的国家分布①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