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对新时期的国有企业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推进难度似乎越来越大,理论研究以及改革的方式和路径上也越来越难以创新,可以说到了一个步履艰难的阶段。现实中,一方面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利润节节攀升,凯歌高奏;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内部效率低下以及腐败滋生、在某些行业的高度垄断而挤压民营企业生存空间等问题仍然广为公众诟病。论及国有企业改革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是要合理界定国有企业的定位和性质。笔者认为,所谓国有企业,即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其本质上应该是全民所有的企业,控股股东或产权所有者是全体人民,因而其存在的最重要理由应是为全民谋福利。因此国有企业应具有相当程度上的公共性,它们毫无疑问应该是极为特殊的一类企业,自然不可以和市场化程度很高的现代公司相提并论。可以说国有企业是一种对市场机制补充性的制度安排,是政府为校正市场失灵而采取的参与和干预经济的工具与手段;在现阶段的中国更为特殊的是,国有企业不仅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还是政府参与经济的手段,因为它还要解决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特有的市场失灵问题。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之一是要找到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最佳融合方式,使国有经济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于以上出发点,笔者认为,国有企业改革要系统化、整体性地深入推进。必须在垄断行业改革、民营和外资经济发展、政府管理体制、企业内部管理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多管齐下,方能取得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