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百货业:如何避免成为本世纪最后的恐龙
在线阅读 收藏

ZB2013(0702)-0038/0126-SD025/0081

历史具有惊人的相似,1997~1998年,我国百货业也曾经面临着众多挑战(比如,新型业态的冲击、与即将入世的外资的竞争),当时人们争论的一个话题就是:百货业何去何从?15年过去了,中国的百货业一直健康快速发展,然而到2012年,百货业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影响,业绩出现下滑。

2012年中国百货商业协会81家会员企业经营年度统计数据显示,百货店销售总额2282.7亿元,同比增加8.92%;利润总额为60.1亿元,同比下降6.14%;平均销售利润率为3.08%,比2011年降低0.78个百分点,降幅达20.21%。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全市55家百货商店累计实现销售305亿元,同比下降1.1%,出现了201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其中,2012年上海百货业单店销售20强共计实现销售234.1亿元,同比下降0.2%,有11家商场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明显多于往年,其中有4家商场的降幅超过了10%。此外,按照瑞银集团的测算,百货业H股加权平均税前利润将从2010年的1377元/平方米降低到2012年的1166元/平方米。显然,销售、利润双降正将百货业带入萧条的寒冬。

如何看待中国百货业的前景呢?

我们认为,百货业作为一种业态不会消亡。回顾零售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零售店—百货店—专卖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等等,各种业态曾经彼此竞争并存多年。尽管此消彼长,但百年以来,这种并存的格局仍然存在。

我们坚信百货业不会是本世纪最后的恐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关注新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坚守旧的模式。百货企业必须面对新的竞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永葆青春。

第一,百货企业必须正视在线零售商的冲击。百货企业已经开始担心自己逐渐成为在线零售商的陈列室。这种陈列室效应已经在书籍、电子消费品、鞋类、服装等产品中不断显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使用手机在任何地方购物,且价格通常比实体零售店要低。市场研究机构Insight Express的数据显示,2011年当人们在实体店购物时,有59%的智能手机用户会利用移动终端寻找更优惠的价格,这一比例比2010年增长了40%。数字营销机构ComScore的调查显示,在进入实体零售店的购物者中,有近6成会选择随后在网上购物。到2012年底,地面零售商没有跑赢在线零售商,Walmart.com的销售额大约只有Amazon的1/10,苏宁易购大约只有京东商城的1/5、天猫的1/15。

第二,百货企业要逐步提升自营能力。习惯了联营模式的百货企业,应当考虑增强对品牌的控制力,提高自采运营能力,重掌后端供应链,在商品采买、仓储管理、物流配送到最终的销售,形成一体化作业的链条,构建快速反应系统。当然,全面实现由联营模式向自营模式的转变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不仅仅要平衡与联营品牌的利益冲突,而且要控制好自营的风险。总之,两条腿走路是百货企业的必然选择。

第三,百货企业可以考虑进行百货综合体或者类购物中心化的改造。很显然,购物只是消费者去商场的一个动因,而休闲娱乐和体验消费等因素逐步在提升。因此,传统的百货企业有必要扩大自己经营的内涵,增加影院、游乐、餐饮等休闲设施,形成百货综合体,向购物中心靠拢。当然,对于大多数的百货店而言,基本的建筑格局已定,要对其做空间改造、增加排污、另布输电线路,极其困难。尤其是那些老百货公司大多坐落于中心地段,缺乏拓展空间,改造只是缓解之计,无法从根本上重塑自己的业态影响力。

第四,百货企业必须脱胎换骨,全面流程再造。也许,全渠道(Omni-Channel)零售成为必然选择之一。欧美百货业从以零售商为中心的单渠道(Single-Channel)、跨渠道(Cross-Channel)、多渠道(Multi-Channel)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渠道(Omni-Channel)进化,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的、全面覆盖的购物需求。

2011年2月,著名风投、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约翰·杜尔将最热的三个关键词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混合到一起,第一次提出了“SoLoMo”这一概念。消费者随时可以通过手机在社交网站手机端取得消费建议,并由LBS(基于位置的服务)功能迅速找到商家的位置。零售巨头沃尔玛首席执行官Mike Duke称,“SoLoMo”正将零售业带入“价格透明新纪元”,零售商正处于“SoLoMoMe”(社交+本地化+移动+个性化)时代发端的起点。

2012年1月,贝恩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创新和零售业务领导人达雷尔·里格比(Darrel Rigby)在《哈佛商业评论》中“购物的未来”一文中,提出了“全渠道零售”(Omni-channel Retailing)的概念,指出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急速发展的当今时代,“零售商将能通过各种渠道与顾客互动,包括网站、实体店、服务终端、直邮和目录、呼叫中心、社交媒体、移动设备、游戏机、电视、网络家电、上门服务等等,传统商家除非采用全新视角,把各种迥然不同的渠道整合成‘全渠道’的一体化无缝式体验,否则就很可能被时代淘汰”。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 Retail Insights最近的研究结果,全渠道消费者是标准的黄金消费者。相对于单渠道消费者,多渠道消费者平均要多消费15%~30%。而相比于多渠道消费者,全渠道消费者平均要多消费20%。更为重要的是,全渠道消费者的顾客忠诚度要远远高于前两者,还会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活动影响更多的顾客。

总之,全渠道的一体化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考虑了多种渠道的适用性和互补性,甚至可创造更好的整合效益,它强调5个C:以客户为中心(Customer Centric)、云平台(Cloud SaaS)、与客户和经销商的协作(Collaboration)、增进沟通(Communication)以及协同社区(Community)。百货企业必须引入技术转型的基因,增强创新能力,防止故步自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化而避免成为恐龙。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