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2013(0618)-0028/0116-SD016/0072
编者按:2012年9月1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开幕式上宣布,在宁夏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2013年4月7~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国情调研课题组前赴宁夏,从“向西开放”和“中阿合作”的角度对宁夏两区建设进行调研,首批成果从贸易、金融、财税、能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2010年以来,中阿经贸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三届,达到了启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推动对外开放的预期成果。2013年,将在中阿经贸论坛的基础上,转型举办中阿博览会。为了更好地发挥中阿博览会以伊斯兰文化和穆斯林民族为纽带推动宁夏“两区”建设,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重要作用,提出下列建议。
第一,转变“接待”观念,树立“服务”观念,扩展产业发展空间。中阿经贸论坛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组织方对论坛的周密计划与妥善安排,但其基本思路偏重于具有传统行政特色的“接待”安排,关注参加论坛的各级各部门重要人员的日程衔接,会议活动与食宿安排,而缺少开放性的“服务”观念。中阿博览会的组织安排应以“服务”观念统领会务计划与活动安排,以博览会各个板块活动为依托,引入宁夏当地的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因素,与博览会各项活动衔接。把中阿博览会办为一个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企业与文化的盛会。
第二,以高端人物为先导,推进中阿自贸区谈判进程。借助首届中阿博览会之机,扩大邀请各国尤其是阿拉伯国家的政要,把中阿博览会办成与国内知名交易会齐名的博览会。以博览会的规模与水平带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融资等领域的活动。充分利用政府、业界和学界的高端参与,在博览会日程中开辟中阿自贸区(即中国与海合会谈判中的自贸区)的专门论坛,针对当前有关中阿自贸区的制度推进等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形成专门的论坛成果,力争实实在在地助推中阿自贸区的签署进程。
第三,设置中阿博览会奖。向社会广泛征选中阿博览会奖项名称,借助奖项征选活动,为博览会造势,提高中阿博览会在国际上的品牌效应;借助奖项的发布,为参展商品造势,为企业创造宝贵的无形资产,为品牌塑造提供助力,为行业树立追赶的标杆。中阿博览会奖应该具有伊斯兰文化的内涵,即通过中阿博览会的评奖,凝聚阿拉伯国家的传统;中阿博览会奖应该具有国际商务活动的内涵,即通过中阿博览会的评奖活动,推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国家应该把获奖的商品和企业,作为优先安排投资项目的对象,作为定向国际招投标的对象,作为扶持国际竞争力产品的对象。尤其是宁夏的地方产品和企业,更应该在“两区”建设的“先行先试”政策框架中予以体现,给予一定的奖励和鼓励。
第四,以落实企业展示与产业协调为目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贯彻落实“服务”观念,以企业和产业作为中阿博览会的基本服务对象,博览会的一切活动安排都应以扶持各国、各地企业和行业的交流为宗旨。在展示方面,应突出宁夏本地重点行业的展览内容,突出穆斯林文化特色产业的展览内容,突出“向西开放”的展览内容,稳定中阿博览会的基本定位,兼顾一般博览会的博览特点。
可以考虑,以获得中阿博览会奖以及参展的宁夏产品为基础,在博览会结束后有选择地在全国范围内巡演,把宁夏“两区”建设的概念以及宁夏的产业和企业宣传到全国去。
第五,依托国际贸易通路建设,发挥博览会场所的作用,拓展向西开放的战略深度。举办中阿博览会,场馆及城市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需要合理利用。借助中阿博览会,建立以银川为中心的穆斯林商品国际贸易的展示中心与集散中心,一方面,可以通过中心建设刺激宁夏市场对场馆设施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形成宁夏区域内的经济网络,并借助综合保税区的建设与国际市场形成双向的贸易流动;另一方面,可以以中阿博览会的举办为契机,通过国内经贸关系的拓展,使宁夏经济迅速融入全国的经济发展网络,依托中心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不同范围的商品交易会,内联流通网络,外联贸易通道。加强与义乌等国内现有的穆斯林商品集散地的联系,建设宁夏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商品集散中心和对阿开展贸易的重要通道,拓展宁夏向西开放的战略深度。
第六,以中阿博览会为平台,推动阿拉伯资金在宁夏的投资活动。建议在《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13年修订)》的基础上,在宁夏“两区”建设“先行先试”的支持政策组合中,以阿拉伯资金为对象,结合宁夏经济及产业结构的特点,制定更加开放的投资政策,辅之以相应的财税及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阿拉伯资金在宁夏进行直接投资,为宁夏经济发展开辟一个新的资金来源,把中东石油美元的引入落到实处,以阿拉伯资金为主要依托,构建宁夏向西开放的双向投融资平台。
课题主持人:高培勇、陈冬红
课题组组长:赵瑾
课题组成员:冯雷、王朝阳、蒋震、吕风勇、汪川、白旻、宋瑞、冯永晟、刘佳骏
本报告执笔人:冯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