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准备这次讲座的过程中,把“深圳观念”称为“朝气蓬勃的文化记忆”,我觉得这个命题是比较准确的。可能有人觉得,深圳这30年从一个小渔村成长起来,作为城市来讲谈不上什么“文化记忆”,但我不太认同把这种状况称为“文化沙漠”的说法。什么是文化沙漠?沙漠是指原有的植被被破坏了,不再适宜生长新的植被了。深圳其实是尚待开发的文化处女地,是如“北大荒”而非“撒哈拉”这样的“沃土”。深圳是开拓者的文化沃土,是可播种、能收获的。我们讲深圳文化建设的时候,不要把缺少文化记忆当成一种抱憾;缺少了文化记忆,或许你没有那种因循的惯性,也没有可以依赖的惰性,反而更可以激发你的斗志和原创精神。如果文化记忆厚重,有时候就很依赖它,就要守望它,认为缺失文化记忆就会数典忘祖,这就难免造成文化“啃老”现象。关于“深圳观念:朝气蓬勃的文化记忆”,我想结合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深圳十大观念”评选及观念本身内涵的提出来谈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