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文学以其诉说“文革”上山下乡的苦难,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共鸣,也因其文学上的成就在当代文学史上获得了显赫的地位。然而,知青文学有个盲点,不可不察。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在写什么和不写什么的选择过程中,知青作者不断面对道德对记忆的纠缠,一直没有得到解脱。本文旨在梳理“文革”以来知青叙事对红卫兵经历的几种处理方式,并从它们对红卫兵经历的刻意扭曲、淡化或放逐中,窥探该盲点对知青文学道德力量和艺术成就的影响。
文化研究,丛刊
梁丽芳: 梁丽芳,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