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50年来经济建设的历程,可以发现,基础设施的“瓶颈”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基础设施“瓶颈”之所以形成并长期存在,有其体制上的深刻原因,但直接起因于资金的不足。资金的“瓶颈”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更为关注的问题是:如何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即基础设施融资。
基础设施融资,本质上是一个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靠政府财政拨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渠道已经有所拓展,形成了政府财政拨款、政策性融资以及市场融资并存的格局。中国经济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为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融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基础设施融资方式及其制度的发展和变迁,也可以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金融创新,丰富居民投资和金融资产选择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