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书写的《中国近现代史》,由于受时代精神的左右,尽管也是真实的,但很难说是全面的。任何历史的书写都不可能全面,总是有取有舍。取舍的标准就是由时代精神和主体地位决定的。所以,如果我们自觉地转换书写《中国近现代史》的“时代精神”和“主体地位”,那么,过去着墨较多的地方或许可以少写甚至不写了;而过去常被忽视,或轻描淡写的地方,而今却需要写细写通了,比如中外交涉中的经验教训;政治体制变革中的具体进展和各种复杂因素;国家经济发展的设想规划成就困境;新兴产业的引进生长竞争出路;城市农村的变化趋势和城乡居民的生活状态;近代科学、教育、体育、卫生的基本状况和发展缓慢的原因;等等。近些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和表述,实际上在这些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如果把“时代精神”和“主体地位”的问题更直接明朗地提出来,效果或许要更快更好些,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