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研究》成果简介
在线阅读 收藏

中国人民大学李景治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研究》(批准号为00BZZ003),最终成果为专著《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与制度创新》。课题组成员有:熊光清、王继停、吕楠、刘中伟、邱永文、王宏强、吕庆春。

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历史文化传统和政治发展的经验所决定的。这条道路必须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不断得以实现;这条道路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向政治民主、政治稳定、政治廉洁和政治高效迈进;这条道路是一条渐进式的发展道路,要在维持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推动中国的政治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但坚持这条道路既没有现成的实践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成熟的具体制度作依托。因此,坚持和实践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就在于创新,即实现政治理论的创新和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创新。

研究认为,任何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下进行的,是随着国家经济条件、社会政治条件和所处国际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稳定、持续、高速的增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为21世纪中国的政治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在中国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同时,中国政治制度建设取得重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在朝着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演变,公民素质不断提高,从而为中国政治发展准备了良好的社会政治条件。中国的政治发展与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连。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民主化浪潮余波未平,同时西方国家在东欧剧变后,把国际民主化战略目标更集中地指向中国。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怎样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变压力为动力,成为中国政治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研究认为,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长远目标是要实现政治民主、政治廉洁、政治稳定和政治高效,这一目标可以通过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来逐步推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党的领导作用的增强、社会分层和利益分化的变动,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动使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增强,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光辉前景。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观念、传统体制和传统利益关系对中国政治发展的阻碍作用。从总的趋势来看,中国政治发展必然一步一步向前推进。

研究认为,政治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从宏观层面对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目标模式、时机选择、主要路径以及政治发展过程中所要处理好的各种关系等问题做出的总体谋划和构想。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经验教训,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和所处国际环境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以及党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的政治发展战略可以确定为:抓住机遇,多向推进,民主为本,稳中求变。

研究认为,政治体系的构成和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的稳定与发展。中国政治体系的构成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它包括中国共产党内部组织体系和其他政治体系。中国现行的政治体系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在政治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亟须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前途,改革和完善中国政治体系是必然选择。政治体系改革的思路应该是:合理分权、适度放权、严格限权、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科学的政治管理与卓越的政治领导是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征程上,包括在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地界定政治管理的内涵与范围、选取科学高效并适应中国国情的政治管理模式以及政治决策与政治领导风格,对于应对正在加速进行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全新而空前的挑战,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在中国政治发展的过程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完善中国的政治管理与政治领导。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扩大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当前中国的政治参与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要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一方面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充分发挥党代会、人代会的主渠道作用和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整合功能,发挥民主党派作为独立政治组织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作用,扩大公众的政治参与面,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其他群众团体的作用,鼓励和扶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政治参与方式;另一方面要完善具体的参与沟通制度和规则,明确沟通程序,建立公示、听证、辩论、抽样调查等制度,以确保沟通信息的客观性、全面性、准确性,从而保证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

研究认为,政治风险是指政治变革和政治发展过程中危及政治稳定与政治秩序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政治改革本身是对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是政治结构的重大调整,是社会政治力量的重组,因而在政治发展过程中,政治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政治发展的过程中,尽量考虑在可预见的将来所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科学评估,以尽可能地化解或控制政治风险,降低政治发展的成本和代价。我们应正视中国政治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在努力规避各种风险的同时,锐意改革,积极进取,不断提高政治危机管理效能,增强应付各种复杂政治局面的能力。

研究认为,政治文明是指政治意识、政治体系、政治行为、政治发展的相对先进阶段和进步状态。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因此,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的政治文明,应当比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更加进步。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必须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进行;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必须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必须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研究相当大程度是指向未来的,这一研究不在于对过去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进行一般性解读,而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问题为研究的出发点,探索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战略、目标和重点,提供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方案,力求把相关研究向前推进一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