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殊方异兽与中西对话——《坤舆万国全图》中的海陆动物
在线阅读 收藏

在明末较为系统介绍的西学中,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所译绘的世界地图特别引人注目。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语言、图形、文字和数字符号出现的过程相伴随,文化的沟通与对话一般也经历类似的阶段。利玛窦的世界地图,系晚明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第一部汉文西学经典。作为汉文世界中全球面貌的第一次展示,利玛窦的世界地图给中国人带来了许许多多新的知识点,该图的多次刊刻,在中国乃至东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利玛窦的世界地图尽管问世在400多年前,但关于该图的研究却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的。1904年马格纳基(Alberto Magnaghi)在《意大利地理杂志》上发表了《利玛窦神父在中国的地理事业》一文,揭开了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的序幕。从1911年起,意大利学者汾屠立(P.T.Venturi)、英国学者巴德雷(J.F.Baddeley)、希伍德(E.Heawood)、翟林奈(Lionel Giles)等先后撰文探索版本问题,中国学者洪业、曹婉如等,日本学者鲇泽信太郎、意大利学者德礼贤(Pasquale M.D.Elia)等都做过深入的研究。日本学者鲇泽信太郎在1936年先后发表了《利玛窦的世界地图》(载《地球》第26卷第4号)、《月令广义所载之〈山海舆地全图〉及其系统》(载《地理学》第12卷第10号),澄清了《两仪玄览图》的刊刻者问题。1938年德礼贤以梵蒂冈教廷图书馆的藏本为主,加上世界各地的抄本,完成了意大利文版的《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梵蒂冈教廷图书馆,1938)。该书将前人的研究成果全部采入,并附录了中国、日本、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所藏的利玛窦“世界地图”的照片。13555761961年作者还完成了《对利玛窦神父的汉文万国舆图的近期发现和最新研究(1938~1960)》(载《华裔学志》20,1961)。上述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版本性质的考订。近人陈观胜从该图对中国地理学的贡献方面进行过探讨;法国学者德布(Michel Destombes)在《入华耶稣会士与中国地图学》(载《尚蒂伊第三届国际汉学讨论会论文集》,1983)一文中也评价了利玛窦世界地图在中国地图学史上的地位。今人林金水、林东阳等则从该图对明末士人社会影响的角度进行过研究。近期最系统的研究成果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黄时鉴、龚缨晏著《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一书。该书是迄今关于利玛窦世界地图的绘制、刊刻、摹绘、流传和收藏的最为系统的研究。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讨论绘制和刊行,中编讨论源流与影响,下编为文献整理,包括利玛窦世界地图上的论说序跋题识全文、《坤舆万国全图》地名通检、研究文献目录,附录各种地图画像73幅,堪称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的百科全书。1355577

《坤舆万国全图》不仅最早向中国人介绍了欧洲的世界地理学说,包括地心说、地圆说、五大洲观念和五带的知识,也介绍了若干海陆动物知识。在海陆动物学知识的传播方面,后来的《职方外纪》和《坤舆图说》对《坤舆万国全图》的某些内容,既有明显的继承关系,也有些许新增补,可能因为夹杂在《坤舆万国全图》各种文字注释中关于海陆动物的文字记述比较零散,较难引起人们的重视。既有的中国地图史中几乎均未涉及,亦无单篇论文专门讨论这一文献中的海陆动物。国外有学者从装饰要素的角度,讨论过16世纪晚期欧洲地图中的动物与在华耶稣会士所绘地图文本之间的关系。1355578但均未专门讨论《坤舆万国全图》究竟输入了哪些海陆动物知识,以及带来了哪些属于地理大发现之后有关海陆动物等的新内容。

利玛窦何以在如此有限的地图版面上,还要匀出若干篇幅来记述世界各处的动物知识呢?《坤舆万国全图》究竟输入了多少海陆动物知识,且这些输入的知识与后来的《职方外纪》《坤舆全图》和《坤舆图说》的海陆动物知识的介绍有哪些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就《坤舆万国全图》的刊本和彩绘本中所描绘的海陆动物,讨论《坤舆万国全图》是如何传播了“殊方异兽”1355579——大航海时代海陆动物的新知识,分析该图如何着力描述新大陆动物及其与亚非欧旧大陆动物之间的知识互动;在动物知识输入的过程中,利玛窦是如何利用动物的不同象征与隐喻,隐秘地宣传其基督教观念;明末清初西方耶稣会士的汉文地理学西书中,《坤舆万国全图》输入的动物知识,是《职方外纪》和《坤舆图说》的先导。笔者还着力通过该图记述与传统中国文献的对比,尝试揭示《坤舆万国全图》与中国传统介绍动物知识的文献有哪些重要的互动,与中国读者如何进行有效的知识对话。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