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转型期的中国格外矛盾丛生、多元百变,传统的学科视角常常会无力尴尬,也许是投身全球化的大潮流使中国学术不得不紧跟西方的步伐,抑或是二者皆有,反正文化研究近十年在中国是火起来了,尽管充满争议,但是势不可挡。要说火,也不至于遍地开花,但是一些敏锐的高校开设了文化研究机构,如上海大学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的文化研究院,它们是文化研究一南一北两个重镇;以此为契机,相关刊物也出现了,以《热风学术》和《文化研究》为代表,新锐的文化现象几乎囊括其中。与现象研究相伴而行的必须是理论的跟进,与许多传统学科一样,文化研究的理论来自西方,所以翻译和读本编辑成为重要工作,如保罗·威利斯的《学做工》,雷蒙·威廉斯的《乡村与城市》,杨玲、陶东风主编的《名人文化研究读本》等。同时,一些犀利、温暖但并不十分苛求形式的文化批评著作也涌现出来,如魏明德的《对话如游戏:新轴心时代的文化交流》、周志强的《这些年我们的精神裂变》等。
从物质的悬殊到精神的焦虑、从斑驳多姿的影像到奇异多变的空间、从众生喧哗的传媒到操纵万变的权力、从繁华的都市到沉默的边缘……关于当前中国的种种,似乎都能用文化研究去解读,窥探霸权,撕开荒谬,尖锐之处也不免用心良苦。这些思考汇集成一本一本的著作,是非对错当然要交由历史去评判,但是现在我们不能忽视它们的存在,毕竟它们紧扣这个时代的脉搏。而这也构成了梳理2013年重要著述评论的动机和意义,从理论研究、学科建构到现象分析、文化批评,但愿能够窥探当下中国大陆文化研究所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