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探讨近期中国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与决定因素
在线阅读

图1 1981~2013年中国的基尼系数

为了分析近年基尼系数下降的原因,我们构造了一个简单的模型,见公式1。人均家庭收入是人均资本收入和人均工资收入之和。人均资本收入是家庭拥有的资本(或财富)乘以资本报酬率再除以家庭人数。人均工资收入是家庭劳动力乘以工资率再除以家庭人数。这里财富不包括人力资本,而劳动力包括人力资本。所以,收入差距取决于财富在家庭间的分布,资本报酬率、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在家庭间的分布,不同劳动力的相对工资,以及工资与资本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相对份额。

解读中国经济新常态

在公式(1)中,Income是家庭收入;K是资本即财富;R是资本报酬率;L是劳动力,包括人力资本;W是工资;H是家庭规模即家庭人数。

我们来看一下财富与劳动力及人力资本的分布,工资和资本报酬率,以及资本与劳动报酬在总收入中相对份额的决定因素。

• 财富与劳动力及人力资本在家庭间分布的决定因素包括:初始分布;家庭储蓄与投资决策;个人努力;政府行为包括土地再分配、税收和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公共治理质量;家庭生育决策;等等。

• 工资和资本报酬率的决定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与供给状况;要素市场的效率;政府行为包括劳动力市场制度、资本与工资报酬的税收;等等。

• 资本与劳动力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相对份额的决定因素包括:资本与劳动力及人力资本的相对报酬;资本与劳动力比例;等等,这些因素进一步受技术进步、劳动力和资本的谈判力量对比以及政府行为等的影响。

在这个框架里,当资本和劳动报酬率,资本和劳动力包括人力资本的分布,及资本和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的变化有利于相对富裕家庭时,收入差距就会扩大。

这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技术工人工资相对于非技术工人工资或者所谓的技能溢价的上升,导致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2)城市和沿海地区要素报酬率(包括资本报酬率和工资)相对于农村和内陆地区的上升,导致区域间收入差距的扩大;(3)工资报酬在全部收入中份额的下降,因为工资收入差距通常比资本收入差距小,这也会导致总收入差距的扩大;(4)财富差距的扩大;(5)人力资本差距的扩大。下面我们对这些方面进行实证分析。

图2(a)显示的是不同国家家庭收入差距由教育程度差异所导致的比例。就中国而言,1995年教育程度差异只能解释不到10%的家庭收入差距;2007年这一比例提高到了25%以上,说明教育作为收入的决定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教育程度差异所导致的收入差距增加了,也就是说技能溢价增加了。

但是最近几年的数据表明中国的技能溢价缩小了。图2(b)显示的是中国高技术行业和低技术行业年平均工资增长率的比较。我们发现最近几年(2008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低技术行业平均工资增长比高技术行业要快。部分原因可能是最近几年中国大幅增加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比如1995年大学毕业生不到100万人,现在每年有700多万人,技术工人供给增加较快,导致高技术行业收入增长比低技术行业收入增长慢。还有一个原因是最近几年政府加大力度提高最低工资,特别是沿海地区最低工资提高的幅度很大。所以技能溢价的下降可能是中国近年收入差距缩小的一个原因。

图2 技术相对于非技术工人工资的变化

现在我们来看区域间收入差距,包括农村与城市之间收入差距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研究表明,农村与城市之间收入差距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是过去30年中国基尼系数上升的重要原因。亚行的研究发现,2007年区域间的收入差距可以解释中国全部收入差距的50%以上,也就是说,中国收入差距的50%以上是由区域间(包括农村与城市之间和地区间)收入差距所造成的。

图3表明最近几年中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缩小,城乡人均收入比从2008年的3.4下降到了2013年的3.0左右。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近年大量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减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而政府的许多支持农业的政策也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图3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

图4显示各省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从2003年、2004年开始,中国各省份(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缩小。这与中国过去几年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系。

图4 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图3和图4表明区域间收入差距的缩小也是中国近年基尼系数下降的原因之一。

现在我们来看工资和资本报酬的份额。很多研究表明过去20年中国国民收入中工资报酬的份额下降了许多。因为工资收入差距通常比资本收入差距要小,工资报酬份额的下降会导致总收入差距的增加。图5显示中国制造业工资报酬在全部增加值中的份额最近几年在上升。这似乎与近年中国沿海省份出现的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幅度较快,以及中国已经接近刘易斯拐点的观点一致。工资报酬份额的上升也可能是中国基尼系数下降的原因之一。

图5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中劳动与资本报酬的份额

实证分析的第四个方面是财富差距。图6的结果来自李实教授与他的合作者的研究。我们看到中国的财富差距在过去20~30年中增加了许多。全国的财富基尼系数从1988年的0.35增加到了2012年0.7以上,上升了一倍。所以财富差距的扩大也是中国过去20~30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我们需要更新的数据来判断财富差距将来的变化趋势。但是如果没有税收制度的改革,似乎很难判断财富差距缩小的推动力来自何处。

图6 财富分配差距

实证分析的第五个方面是家庭间人力资本的差距。图7表明,1989~2004年,中国总体上的人力资本差距有所缩小,教育基尼系数从1989年的0.44左右下降到了2004年的0.38左右。这有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但是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完成初中以上学业的人群当中,这一阶段(1989~2004年)人力资本的差距在上升。我们需要更新的数据来研究中国的人力资本差距和它将来的走势。

图7 人力资本的差距

从刚才所讲的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技能溢价的上升,工资报酬在国民收入中份额的下降,区域间(包括农村与城市及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和财富差距的扩大是过去30年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除财富差距以外,上述因素的逆转也是近年中国基尼系数下降的主要推动力。

但是,上述分析也表明近年基尼系数的下降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说中国的收入差距已经见顶。这是因为,第一,上述因素的逆转部分是由政策所导致的,而非完全市场行为;第二,财富差距可能还会上升,而且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第三,人力资本差距的走势还需要更新的数据来加以判断;第四,库兹涅茨假设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当一个国家发展水平提高时,中产阶级的壮大会要求政府通过税收实现更多的收入再分配。在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与转移支付使收入差距降低1/3;而在中国,截至目前,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还很小。

图8和表1比较了OECD国家与中国税前和税后基尼系数的情况。OECD国家税前的基尼系数平均值是0.46,税后是0.32,通过税收调整使得基尼系数下降30%以上。李实教授利用2009年数据,得出中国税前和税后的城市基尼系数没有什么变化的结论。

图8 OECD国家税前和税后基尼系数

表1 中国税前和税后城市基尼系数

我们的结论是:基尼系数过去几年的下降非常鼓舞人心,但要判断基尼系数是否已经见顶还为时过早。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中国的收入差距可能还会保持在高位。相应政策包括改革户口制度以解决农民工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教育和医疗的公共投资以缩小人力资本的差距,改革税收制度包括改革个人所得税,继续推动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倡机会均等,以及继续反腐败和加强廉政建设。

');" class="a2">收藏

中国的收入差距也是新常态背景下的一个重要问题。

收入差距的扩大最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的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人均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在2008年达到了0.491,2008年以来,基尼系数一直呈下降趋势,2013年降到了0.473。对这些数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对数据有质疑;也有人认为这些数据验证了库兹涅茨假设的正确性,认为中国收入差距已经见顶,基尼系数下降的趋势会继续。

我今天主要对中国过去三十几年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和决定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推测其近年下降的原因,并试图对将来的走势做一个基本的判断。这是我和亚行另一位同事合写的一个工作论文,还不是很成熟,仅供参考。我们的基本结论是,中国近年来基尼系数的下降既有理论依据,也有实证依据,但是要以此推断认为基尼系数已经见顶还为时尚早。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基尼系数过去30余年的变化(见图1)。总的来说,基尼系数在20世纪80年代初下降,主要原因是农村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收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随着改革重心转向城市,基尼系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上升。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二波农村改革包括粮价改革以及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基尼系数再次下降。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基尼系数再次上升,一直到2008年,达到0.491,然后开始下降,2013年降到0.473。

图1 1981~2013年中国的基尼系数

为了分析近年基尼系数下降的原因,我们构造了一个简单的模型,见公式1。人均家庭收入是人均资本收入和人均工资收入之和。人均资本收入是家庭拥有的资本(或财富)乘以资本报酬率再除以家庭人数。人均工资收入是家庭劳动力乘以工资率再除以家庭人数。这里财富不包括人力资本,而劳动力包括人力资本。所以,收入差距取决于财富在家庭间的分布,资本报酬率、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在家庭间的分布,不同劳动力的相对工资,以及工资与资本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相对份额。

解读中国经济新常态

在公式(1)中,Income是家庭收入;K是资本即财富;R是资本报酬率;L是劳动力,包括人力资本;W是工资;H是家庭规模即家庭人数。

我们来看一下财富与劳动力及人力资本的分布,工资和资本报酬率,以及资本与劳动报酬在总收入中相对份额的决定因素。

• 财富与劳动力及人力资本在家庭间分布的决定因素包括:初始分布;家庭储蓄与投资决策;个人努力;政府行为包括土地再分配、税收和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公共治理质量;家庭生育决策;等等。

• 工资和资本报酬率的决定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与供给状况;要素市场的效率;政府行为包括劳动力市场制度、资本与工资报酬的税收;等等。

• 资本与劳动力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相对份额的决定因素包括:资本与劳动力及人力资本的相对报酬;资本与劳动力比例;等等,这些因素进一步受技术进步、劳动力和资本的谈判力量对比以及政府行为等的影响。

在这个框架里,当资本和劳动报酬率,资本和劳动力包括人力资本的分布,及资本和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的变化有利于相对富裕家庭时,收入差距就会扩大。

这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技术工人工资相对于非技术工人工资或者所谓的技能溢价的上升,导致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2)城市和沿海地区要素报酬率(包括资本报酬率和工资)相对于农村和内陆地区的上升,导致区域间收入差距的扩大;(3)工资报酬在全部收入中份额的下降,因为工资收入差距通常比资本收入差距小,这也会导致总收入差距的扩大;(4)财富差距的扩大;(5)人力资本差距的扩大。下面我们对这些方面进行实证分析。

图2(a)显示的是不同国家家庭收入差距由教育程度差异所导致的比例。就中国而言,1995年教育程度差异只能解释不到10%的家庭收入差距;2007年这一比例提高到了25%以上,说明教育作为收入的决定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教育程度差异所导致的收入差距增加了,也就是说技能溢价增加了。

但是最近几年的数据表明中国的技能溢价缩小了。图2(b)显示的是中国高技术行业和低技术行业年平均工资增长率的比较。我们发现最近几年(2008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低技术行业平均工资增长比高技术行业要快。部分原因可能是最近几年中国大幅增加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比如1995年大学毕业生不到100万人,现在每年有700多万人,技术工人供给增加较快,导致高技术行业收入增长比低技术行业收入增长慢。还有一个原因是最近几年政府加大力度提高最低工资,特别是沿海地区最低工资提高的幅度很大。所以技能溢价的下降可能是中国近年收入差距缩小的一个原因。

图2 技术相对于非技术工人工资的变化

现在我们来看区域间收入差距,包括农村与城市之间收入差距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研究表明,农村与城市之间收入差距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是过去30年中国基尼系数上升的重要原因。亚行的研究发现,2007年区域间的收入差距可以解释中国全部收入差距的50%以上,也就是说,中国收入差距的50%以上是由区域间(包括农村与城市之间和地区间)收入差距所造成的。

图3表明最近几年中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缩小,城乡人均收入比从2008年的3.4下降到了2013年的3.0左右。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近年大量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减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而政府的许多支持农业的政策也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图3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

图4显示各省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从2003年、2004年开始,中国各省份(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缩小。这与中国过去几年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系。

图4 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图3和图4表明区域间收入差距的缩小也是中国近年基尼系数下降的原因之一。

现在我们来看工资和资本报酬的份额。很多研究表明过去20年中国国民收入中工资报酬的份额下降了许多。因为工资收入差距通常比资本收入差距要小,工资报酬份额的下降会导致总收入差距的增加。图5显示中国制造业工资报酬在全部增加值中的份额最近几年在上升。这似乎与近年中国沿海省份出现的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幅度较快,以及中国已经接近刘易斯拐点的观点一致。工资报酬份额的上升也可能是中国基尼系数下降的原因之一。

图5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中劳动与资本报酬的份额

实证分析的第四个方面是财富差距。图6的结果来自李实教授与他的合作者的研究。我们看到中国的财富差距在过去20~30年中增加了许多。全国的财富基尼系数从1988年的0.35增加到了2012年0.7以上,上升了一倍。所以财富差距的扩大也是中国过去20~30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我们需要更新的数据来判断财富差距将来的变化趋势。但是如果没有税收制度的改革,似乎很难判断财富差距缩小的推动力来自何处。

图6 财富分配差距

实证分析的第五个方面是家庭间人力资本的差距。图7表明,1989~2004年,中国总体上的人力资本差距有所缩小,教育基尼系数从1989年的0.44左右下降到了2004年的0.38左右。这有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但是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完成初中以上学业的人群当中,这一阶段(1989~2004年)人力资本的差距在上升。我们需要更新的数据来研究中国的人力资本差距和它将来的走势。

图7 人力资本的差距

从刚才所讲的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技能溢价的上升,工资报酬在国民收入中份额的下降,区域间(包括农村与城市及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和财富差距的扩大是过去30年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除财富差距以外,上述因素的逆转也是近年中国基尼系数下降的主要推动力。

但是,上述分析也表明近年基尼系数的下降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说中国的收入差距已经见顶。这是因为,第一,上述因素的逆转部分是由政策所导致的,而非完全市场行为;第二,财富差距可能还会上升,而且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第三,人力资本差距的走势还需要更新的数据来加以判断;第四,库兹涅茨假设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当一个国家发展水平提高时,中产阶级的壮大会要求政府通过税收实现更多的收入再分配。在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与转移支付使收入差距降低1/3;而在中国,截至目前,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还很小。

图8和表1比较了OECD国家与中国税前和税后基尼系数的情况。OECD国家税前的基尼系数平均值是0.46,税后是0.32,通过税收调整使得基尼系数下降30%以上。李实教授利用2009年数据,得出中国税前和税后的城市基尼系数没有什么变化的结论。

图8 OECD国家税前和税后基尼系数

表1 中国税前和税后城市基尼系数

我们的结论是:基尼系数过去几年的下降非常鼓舞人心,但要判断基尼系数是否已经见顶还为时过早。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中国的收入差距可能还会保持在高位。相应政策包括改革户口制度以解决农民工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教育和医疗的公共投资以缩小人力资本的差距,改革税收制度包括改革个人所得税,继续推动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倡机会均等,以及继续反腐败和加强廉政建设。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