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4月3日(周三)18:30
地点:首都师范大学北一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刘一曼 1940年6月生,广东佛冈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2年以来,长期在河南安阳殷墟参加考古工作。主持和参加了《小屯南地甲骨》《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的编写工作,与人合著《殷墟的发现与研究》《甲骨文书籍提要》《安阳殷墟郭家庄商代墓葬》《中国书法全集·甲骨文卷》《中国古代铜镜》等著作。其中《小屯南地甲骨》《殷墟的发现与研究》《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发表学术论文、记述性文章等100多篇。
主持人(陈英杰)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一曼先生。刘先生自1972年以来,长期在河南安阳殷墟参加考古工作。主持和参加了《小屯南地甲骨》《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的编写工作。了解甲骨学的人都知道,小屯南地甲骨和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是1949年以来殷墟甲骨的两次重大发现。刘先生不但是这两批甲骨的发掘者,而且是整理者和研究者。刘先生以甲骨学家的视角去审视甲骨文中的书法之美,相信一定会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刘先生发表精彩的演讲。
同学们,晚上好,今天很高兴来到首都师范大学做这个讲座。先说句题外话吧,我主要是从事考古研究的,后来发掘到了甲骨文,就边学习甲骨文,边整理甲骨实物资料,写过一些甲骨文方面的文章。说起甲骨文书法,我接触的时间比较短,主要是几年以前,应《中国书法全集》编委会的邀请,与我研究所的冯时先生共同编写了《中国书法全集·甲骨文卷》,从此就对甲骨文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地有了自己的体会。
甲骨文是商代后期刻或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出自安阳殷墟小屯村,在殷墟以外的地方也有,只是比较少,所以今天主要讲的是殷墟甲骨文书法。甲骨文出土数量达10多万片,单字4300多个,其中可释读的文字有1600多个。殷墟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较早的有一定规律、一定体系的文字。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商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对我国商代史、古代史、考古、科技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殷墟甲骨文形体古朴、典雅,不但是一种实用文字,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文字。因为它在文字的结体和章法上富于变化,多姿多彩,对中国书法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这里选取了一些甲骨文拓片、摹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赏析甲骨文书法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