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清华简与古代文献
在线阅读 收藏

时间:2013年4月24日(周三)15:00

地点:首都师范大学北一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李学勤 1933年生于北京,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在甲骨学、青铜器及其铭文、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领域,均有重要建树。出版专著《殷代地理简论》《新出青铜器研究》《走出疑古时代》《重写学术史》等3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

主持人(陈英杰)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学勤先生。鉴于李先生有极大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以及很多的荣誉称号和社会职务,在这里我就先罗列一些主要的给大家介绍一下。李先生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李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学术大家,相对于先生的学术成就,我认为先生来自于哪里已变得不再重要,因为先生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先生研究领域之广博、眼光之敏锐、见识之高远、见解之精深,令海内翕然,高山仰止。我想,总结先生的学术成就,做一部博士论文都是不够的。先生的《走出疑古时代》《重写学术史》等著作引领了当代学术思潮。具体到古文字,先生在古文字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均有重要的贡献。先生对甲骨分期分类理论与方法的贡献有目共睹,世所公认。先生也是国际公认的青铜器学和简帛学研究权威。

今天先生演讲的题目是《清华简与古代文献》。2008年清华大学入藏一批战国竹简,根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书前言提供的数据,包括整简和断简、残简在内,清华简的总数接近2500枚。此批竹简中完整简的比例较大,估计在1700~1800枚。参与鉴定的十一位专家一致认为:“从竹简的形制和文字看,这批竹简应是楚地出土的战国时代简册,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项罕见的重大发现,必将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等许多学科将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清华简专家鉴定组组长李伯谦先生说:“从重要意义上讲,其价值怎么估计都不过分。”李学勤先生说,清华简的发现足以与西汉孔壁中经和西晋汲冢竹书相媲美。先生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对清华简做了高速度、高质量的整理,其整理速度和研究水平得到了学界的一致称赞。

我想我的介绍终归是乏力的,现在就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先生,让我们在先生的演讲中领略一位长者和学术大家的风采。现在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先生给我们做报告。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