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新出简帛与文字学研究
在线阅读 收藏

时间:2013年5月22日(周三)18:30

地点:首都师范大学北一区图书馆一层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赵平安 1964年生,湖南邵阳人,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古文字和出土文献研究,著有《隶变研究》《〈说文〉小篆研究》《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金文释读与文明探索》《秦西汉印章研究》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王懿荣甲骨学研究奖、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奖等奖项。

主持人(陈英杰) 今晚的燕京论坛,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赵平安先生。在我的印象中,赵老师成名非常早,他在1995年(年仅32岁)时破格晋升为教授,这在文史哲学科是很少见的。他早年写的研究论文至今仍堪称经典。赵老师的文章精短而有气魄,他对材料的运用往往让我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在古文字研究中,文字考释是最基础、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工作。每个时代以文字考释闻名于世的学者屈指可数。赵老师的文章以文字考释见长,是当代的文字考释大家。阅读其文章,我们可以发现赵老师考释的文字多带有全局性,一个字的正确考释就可以把古文字资料的释读及其相关研究向前推进一大步。2009年赵老师出版了《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一书,其所收论文有关于简帛本体的,有以简帛研究文献与考释文字的,有探求汉字结构、汉字演变、用字特点的。该书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李学勤先生评价赵老师学术研究的风格特点是:在踏实的训练、广博的知识基础上,善于及时探讨新的发现,使自己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今天赵老师演讲的题目是《新出简帛与文字学研究》,这个题目所指领域本身就是赵老师研究的重点。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赵老师给我们做报告。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新出简帛与文字学研究》。我想大家都能感受到这些年的“简帛热”,主要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出土了大量的战国、秦汉、魏晋简帛资料,这些资料对文史哲各学科都产生了很大的拉动作用。不管是搞简帛学的人也好,还是搞相关学科研究的人也好,都需要关注简帛。这不仅仅是学术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研究的需要。新出简帛不仅对很多学科有拉动作用,而且对文字学同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今天我就从四个方面,结合具体的实例跟大家谈一谈这个话题。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