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土失传的日本唐院本九弄图之考察——唐院本与神珙本之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收藏

时间:2013年9月16日(周一)9:30

地点:首都师范大学北一区文科楼205

主讲人简介

丁锋 文学博士,旅日中国学者,现为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攻学术方向为汉语音韵史、汉语方音史、汉语史。出版专著有《〈博雅音〉音系研究》(1995)、《〈同文备考〉音系》(2001)、《日汉琉汉对音与明清官话语音研究》(2008)、《如斯斋汉语史丛稿》(2010)、《如斯斋汉语史续稿》(2012)等,发表论文近百篇。

主持人(冯蒸) 丁锋教授是文学博士,现为日本的博士生导师,主攻方向为汉语音韵学、汉语方音学、汉语史。已出版专著有《日汉琉汉对音与明清官话语音研究》等多种,发表过论文一百多篇。我跟丁先生交往快30年了。1986年,在江西师范大学,我们共同参与编写《中国语言学大辞典》。这个大辞典是很有名的,音韵卷的主编是我,副主编就是丁先生。丁锋先生是江西师范大学余心乐先生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他的主攻方向是音韵学,他的硕士论文就是《〈博雅音〉音系研究》,当时在我们音韵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他的硕士论文已经达到博士论文水平。他自己的博士论文《日汉琉汉对音与明清官话语音研究》是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也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我自己在写《汉语历史音韵研究的一百项新发现与新进展》那篇文章时,把丁先生的若干研究列为新发现。每一条新发现的列入我都经过深刻考虑。现在学界通常认为日本当代有三大最著名的音韵学家,他们是:高田时雄、远藤光晓和丁锋。他的著作经常是我拜读的对象,我们俩经常来往。1992年我访问日本,参加第26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的时候,丁先生就陪着我。2001年我到日本去,参加日本中国语学会讲《〈切韵指掌图〉的三四等》,丁锋先生发言,给我很多的支持。他当时在熊本学园大学,我本来要去访问,但时间太仓促没有成行。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请到了丁先生给我们做报告。丁先生的报告精彩在于他发现了一个著名的、音韵学界从不知道的等韵材料。下面我们就请丁先生给我们做报告。

非常荣幸能到首都师范大学来演讲,我也是个老北京,博士期间及毕业后工作在北京待过共计五年时间,后来去了日本,已经超过二十年了。我是读硕士的时候即1985年开始研究音韵的,到现在也有二十六七年吧,其中的大半时间我是在日本度过的,在日本也是继续我在国内的老本行,作为一个音韵学者做点力所能及的研究。研究领域最初就像冯教授向大家介绍的,中古音研究。后来我在日本发现琉汉对音还有日汉对音的材料,这些材料以明清的官话和吴语为主,因此后来新的研究领域是近代音,包括官话音和吴语语音。在佛教语言学方面我还做一些音义史的研究,以及日中汉学相关的研究。怎样才能对中国音韵学史有所贡献,也是我二十多年来的思考和追求。虽然谈不上有多少创作和成就,但觉得作为一个在祖国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学者虽然身处海外,依然需要脚踏实地,积极进取。这一信条也是我一直奉行的。今天见到这么多年轻的学子,我非常荣幸,非常激动。我以前在北京的时候来过首都师范大学,今天走进这个新校区真是刮目相看。冯教授学识渊博,学问做得很宽广很扎实,我敬重他。他培养了一批有才华有实力的后起之秀,在这里也祝愿大家学业顺利,生活如意。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土失传的日本唐院本九弄图之考察——唐院本与神珙本之比较研究》。这里提到的唐院本和相关的神珙本是日本学者冠名的。学习音韵学的朋友都知道神珙本,也就是发给大家的第一页资料的内容。神珙是撰写《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并序》的作者,而《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就附录在宋代著名字书《大广益会玉篇》的卷末,虽然篇幅短,但作为唐宋时代的音韵学名作,非常重要。神珙作序的《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与称为“唐院本”的《九哢十纽图》形制和内容都很接近,因此就有“神珙本”之称了。

唐院本在日本江户时代,相当于我们的清代,已经有学者做过介绍,“二战”前的其他书籍里也有一些涉及。但真正把它当作中国音韵学史料来考察,有待进展。我的这个演讲材料经过了几次修改,到现在仍然很不完善。这里的朋友有学音韵的,也有不是的,我尽量让所有朋友都有一些了解和收获。我的讲演分十一个小标题,各部分讲起来会有些侧重。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