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幸福城市的未来主义实践
在线阅读

图1 以IMAX技术为主的主题公园

首先大家看到的这一座像水晶的建筑(见图2)。它的建筑外形全部采用通透的玻璃,本身水晶的造型能够让人们引发出无限的畅想,玻璃的立面又能够很有效地和天空、自然的光线相结合,并和下面的水面产生非常美好的互动,所以它会是一个变幻无穷,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的一座水晶式建筑。

后面这座主要是柱形体的三角形立面建筑,它其实是象征着三维空间的建筑。之所以这座建筑能够让人的视觉上有一个比较和谐的感觉,就是因为它遵循了应该遵循的原理,就是黄金分割比例,长宽比遵循了这个原理,它的长宽比是非常适度的比例,它的柱体象征着三维空间,中间的球体象征着时空这个概念。建筑成败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细节。像这样的一个建筑,第一眼看上去我们会觉得它是一个简单的平直的斜面,但其实在设计过程中,它通过微妙的弧度变化让人们产生一种建筑非常轻盈的感觉。建筑其实就是通过很多的细节来体现出它的精妙之处。

图2 水晶式建筑

每一个建筑都应该有它的象征意义,有一些会象征着自然,有一些会象征着人类。这座建筑(见图3)看上去非常简洁,但是我在做设计的时候会考虑到如何使用材质,从而能够体现出建筑的精妙之处。比如这个立面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凹面镜的形式,但是因为它的造型独特,在不同的高度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色彩变化。凹镜的上方因为反射地面的光线而显得一层比一层的界面颜色更加深,而凹形的下面因为反射天空的光线而变得更加通透和明朗。一个很简单的造型,通过精妙的设计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的震撼。

图3 凹面镜立面建筑

这是由竹子组成的一个魔笛造型的建筑(见图4),象征着一张随着乐曲跳跃的舞毯。

图4 魔笛造型建筑

这张图是法国欧莱雅集团的研发中心(见图5),它的建筑是一个莲花造型。

图5 莲花造型建筑

这是一个议会中心的建筑(见图6),它的两个相对称的棱柱造型象征着阴和阳。

图6 棱柱造型建筑

这是一座水族馆(见图7),它的设计独特之处就是突破了以往水族馆的概念,让海洋生物在外面,而人在其中,感觉像是人们在海洋当中,而海洋生物成了人们的观者。

图7 水族馆

这座建筑模型(见图8)是曾经参与竞标的北京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方案。最终这个方案没有被采纳的原因是,我在做设计的时候大量运用了水的元素。但因为北京城非常缺水,所以最后竞标成功的是另外一个方案。因为它是国家大剧院的竞标方案,我很愿意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图8 北京国家大剧院的竞标方案

这是西雅图波音研发中心的设计,这张图是当时开幕式的场景(见图9)。

图9 西雅图波音研究中心开幕式场景

这是一组办公楼的取景建筑(见图10),这组建筑也是当年全球第一座节能典范,它从造型上看是一群展翅飞翔的鸟。

图10 办公楼取景建筑

这座建筑离各位都不远,它就是深圳当地的一个建筑——G&G创意社区(见图11),它是风火创意公司未来的非常有趣的创意经济总部,现在这个工程正在建设当中,未来大家都有机会见到。

图11 G&G创新社区

这是我做的邮轮设计方案(见图12)。因为这个设计方案我取得了很多专利。当今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两艘邮轮都采用了我的设计方案。它的特点在于,对于位于邮轮中部位置的客房,通过邮轮的中部预留出来景观空间,使得这里的房间也能够充分享有自然采光及景观。下面的图片是这艘邮轮最初的设计手稿。

图12 邮轮设计手稿

这是阿布扎比附近小城马斯达尔正在建造的一个工程,它是以太阳能为动力的未来城市。这是一座零碳的城市,所有动力都来自太阳能。这是世界上第一座零碳城的设计方案。这是工程设计整体的总屏图(见图13)。

图13 太阳能城市设计总屏图

以上是今天演讲的内容,谢谢大家。

');" class="a2">收藏

人类从起源开始就寻找两样东西,第一,是自己身体的安全;第二,就是灵魂的快乐。

考古学发现,人类制造的第一件东西,它不是用来自我保卫的武器,也不是用来捕获野兽的工具,而是用来吹奏的一支笛子。

这说明了人类具有对于美的物品追求的一种天性。我们可能认为,实际功能性的需求和美的追求可能是一对不太好调和的矛盾,但是接下来,我会和大家分享,在我看来功能性和美学性其实可以互相作用、相互补充、能够完美融为一体。

人类具有对美追求的天性,这种天性是自然而然的。如果各位相信上帝存在,上帝在创造人类这个物种的时候,其实就在人类体内设置了一个主动追求美的激发器,当人们看到一个比较美好的事物时,人们会自发地去喜欢去追求。说到美和功能性的关系,我认为美与功能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不可调和的。

举例来说,法国有一个飞机设计师叫达索,他所设计的飞机占整个欧洲直升机比例的50%。达索曾经说过,如果你能把飞机制造得更精美,那么它将飞翔得更自由。对我来说,如果一件器物本身具有非常美和精致的内涵,那么它的功能性也会得到更加极致的发挥。建筑是人类唯一可以居住在其中的艺术形式。它在恶劣天气与危险情况时为人类提供庇护,也是人类童年安乐窝的延续。但这个安乐窝应该越来越美观,越来越舒适,因此就产生了设计的必要。一座建筑要满足庇护、舒适与美观这几种需求,而这几种需求之间有时又会互相冲突。原始人类在发现洞穴之后会住进天然的洞穴,这属于自我保护的心理需求。人类第一次进入洞穴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色彩来装饰洞穴的墙壁和房顶,说明人类对于美有第一反应和第一追求,就像人们穿上衣服是对身体本能的功能性的满足,但是当人们穿上衣服之后,人们会自发性地去寻找一些首饰来装饰自己。同理,建筑和人们对于美的需求一样,在满足其功能的同时,也会主动在第一时间去追求它的美学意义。

随着历史的演变,原始洞穴逐渐成为功能越来越综合,舒适程度越来越高的房屋,再进一步,由于人们生存的需求,房屋再进一步聚集,就产生了最开始的城市雏形,在由一座座单体建筑构成的城市当中,功能也会越来越综合,舒适度也会越来越高。

在人的居住的基本需求满足的情况下,人们会寻找一些能够带来欢乐的休闲的东西,这时房屋聚集在一起汇聚成城市的雏形,接着城市的功能会不断地自我完善,包括服务设施和休闲场所不断地自我完善,当然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也产生出一些问题。

人类聚集在一起,城市雏形产生后,有无数好处。因为人们在一起彼此能够交流,相互关怀,所以群居的城市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美好和令人向往,但它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过高的密度会让人觉得拥挤,或者对环境造成一些直接的影响,就像现代城市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因为人类的过度聚集,产生了一些诸如环境污染、道路网络不畅通等一系列问题。如今城市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与人类一开始所追求的幸福生活背道而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是希望能够彼此慰藉,相互关怀,生活品质得到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有着自始至终永恒的追求,可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所引发的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对人们所追求的幸福生活带来了一些不可磨灭的影响。对于幸福的追求,其实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无论你是美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南美人还是中国人,对于美和幸福的追求应该是全人类永恒的话题。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似乎有一对很难调和的矛盾,即过多的人口和高密度的聚集程度,与同时所引发的人们对于绿地、对于空间的需求。简单来说,就是人口高密度和对绿地的需求,看似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旦人的聚集程度高了,那必然要牺牲一些绿地,牺牲一些清洁的空气,牺牲一些人们能够接近自然的机会。这在我们看来好像是自然而然的现象,但是我认为高密度的聚集和人们对于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于高品质生活质量的追求,并非不可调和,它们可以彼此很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比如城市过度发展、过度扩张后,大家把道路越建越宽,可是交通堵塞却越来越严重。

接下来我会用两个例子来证明我的观点,即高密度的聚集和城市绿地的需求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一个就是机动车辆与车行道路的尺度,另一个是绿地景观和人们的需求。

如果城市的街道、道路的尺度比较大,因为人类居住分散,当人类需要从自己居住的地点往另外一个生活空间去的时候,人们不得不选择开车出行的交通方式,那么人越来越多,车辆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于道路的宽度需求就越来越大,大家会看到道路会不断地从一个尺度再继续扩大、再继续扩大,然后再继续延长。其实这个延长和扩大的道路不仅没有缓解交通堵塞,反倒将人们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这条道路实际上就像是把本来应该居住在一起,幸福和谐生活在一起的人们变成了彼此相隔离的屏障,而不是相连接的渠道。

其实无限制地扩张道路绝对不会是解决交通堵塞问题的办法,比如美国休斯敦的公路网占据了整个城市的70%,但休斯敦同时也是交通堵塞问题最严重的地方。

大家会觉得,美好的或者高品质的生活环境一定得配备足够的绿地空间和绿色景观。在此我举个例子,如果一棵种对了位置的树,它带给人们生活的愉悦,对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会远远超过一片种植得不合适的绿地。

对于城市幸福生活的追求,其实每个城市都会有它自己不同的特色、自己的城市特点、自己的城市面孔。比如巴黎就是一个适合于人们漫步的城市;罗马是一个能够激发人们想坐下来、停下来的城市;北京目前像是以各种交通高架桥串联起来的车行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面孔,而不应该千城一面。

说到城市面孔,我举一个伦敦的例子。伦敦的城市特点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城市公园,让人们在城市当中就可以享受到自然。

我非常喜欢深圳,也来过深圳很多次。最适合深圳的城市面孔应该是什么样呢?当然不应该是单一的面孔,比如说是纯中国风格,或者纯美国模式,而应该把各种模式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比如在深圳,我们会有非常通达的像美国模式一样宽敞的道路,但同时深圳也是非常适合做高密度、高聚集的、小尺度的,适合于人们停下来漫步其中的一个城市,深圳潜力无限。

能够给人们带来生活品质感的城市,这样一种组合或那样一种组合,为什么会给人们带来和谐感呢?什么才是和谐?曾经有人问过莫扎特,你如何能够弹出如此优美的乐曲?莫扎特的回答是,我只是把彼此喜欢的音符放在了一起。其实建筑、城市和整个规划是同样的道理,它也会遵循它自己应该遵循的乐理,即城市会由一些彼此喜欢在一起的建筑所组成,也是在寻找彼此喜欢的材料,相互舒适组合在一起的长和宽,大与小的比例,彼此喜欢相邻的一个个建筑。建筑不应是一个个孤立的作品,而是彼此能够和谐对话的群集组合,这一定会是和谐的城市。

对于乐曲,我们会有自己的判断。有一些音乐听起来非常流畅和悦耳,而另外一些音乐可能在我们听来就会有些不舒适,这是因为它没有遵循很好的乐理,把一些彼此并不和谐的音符放在了一起。同样道理,对于建筑来说,如果一个建筑、一个规划或者一座城市,没有把彼此相互喜欢的建筑放在一起,一样会不和谐。

其实建筑又通过什么来体现呢?是由它的色彩、材质、比例来构成的。如果一个建筑的色彩没有遵循应该遵循的乐理,或者说它的比例没有遵循很好的分割比例,那么这个建筑在人们看来一定不具有美感。

就如同和谐悦耳的音乐要遵循的乐理一样,建筑在设计过程当中也一定有它所遵循的自然法则。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人们讲究风水。在欧洲,为了使建筑达到和谐,从安全性、适用性、美学性等角度都会有一些规定,其实建筑本身也一定具有它所应该遵循的原理。

建筑师此时扮演的角色就像作曲家,它需要考虑使用什么样的材质,来满足一个建筑所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性需求。建筑师也会考虑通过什么样材质的相互组合,什么样的比例相互搭配,使建筑在满足基本功能性需求的同时,又能够为居住在里面的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感。

刚刚说了那么多原理,现在通过一些图片和例证来解说,可能大家会有更加直观的感觉。

一个好的建筑一定要遵循好的比例关系,由于电视是宽屏版,比例上有一些微调和变化,也正好体现了其实合适的比例对于美好的事物,特别是对于建筑来说是多么重要。

这是始建于25年前的一个以IMAX技术为主的主题公园,它其实是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城市的典范。这个图片是其中的几座建筑(见图1),整个园区以主题公园居中,然后周边辅以一些科研中心和一些高等学校的综合园区规划。大家所看到的其实是一些拥有高科技IMAX技术的电影院,这是其中几个剧场的造型,接下来我会从建筑学的角度给大家讲一讲这几座建筑。

图1 以IMAX技术为主的主题公园

首先大家看到的这一座像水晶的建筑(见图2)。它的建筑外形全部采用通透的玻璃,本身水晶的造型能够让人们引发出无限的畅想,玻璃的立面又能够很有效地和天空、自然的光线相结合,并和下面的水面产生非常美好的互动,所以它会是一个变幻无穷,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的一座水晶式建筑。

后面这座主要是柱形体的三角形立面建筑,它其实是象征着三维空间的建筑。之所以这座建筑能够让人的视觉上有一个比较和谐的感觉,就是因为它遵循了应该遵循的原理,就是黄金分割比例,长宽比遵循了这个原理,它的长宽比是非常适度的比例,它的柱体象征着三维空间,中间的球体象征着时空这个概念。建筑成败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细节。像这样的一个建筑,第一眼看上去我们会觉得它是一个简单的平直的斜面,但其实在设计过程中,它通过微妙的弧度变化让人们产生一种建筑非常轻盈的感觉。建筑其实就是通过很多的细节来体现出它的精妙之处。

图2 水晶式建筑

每一个建筑都应该有它的象征意义,有一些会象征着自然,有一些会象征着人类。这座建筑(见图3)看上去非常简洁,但是我在做设计的时候会考虑到如何使用材质,从而能够体现出建筑的精妙之处。比如这个立面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凹面镜的形式,但是因为它的造型独特,在不同的高度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色彩变化。凹镜的上方因为反射地面的光线而显得一层比一层的界面颜色更加深,而凹形的下面因为反射天空的光线而变得更加通透和明朗。一个很简单的造型,通过精妙的设计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的震撼。

图3 凹面镜立面建筑

这是由竹子组成的一个魔笛造型的建筑(见图4),象征着一张随着乐曲跳跃的舞毯。

图4 魔笛造型建筑

这张图是法国欧莱雅集团的研发中心(见图5),它的建筑是一个莲花造型。

图5 莲花造型建筑

这是一个议会中心的建筑(见图6),它的两个相对称的棱柱造型象征着阴和阳。

图6 棱柱造型建筑

这是一座水族馆(见图7),它的设计独特之处就是突破了以往水族馆的概念,让海洋生物在外面,而人在其中,感觉像是人们在海洋当中,而海洋生物成了人们的观者。

图7 水族馆

这座建筑模型(见图8)是曾经参与竞标的北京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方案。最终这个方案没有被采纳的原因是,我在做设计的时候大量运用了水的元素。但因为北京城非常缺水,所以最后竞标成功的是另外一个方案。因为它是国家大剧院的竞标方案,我很愿意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图8 北京国家大剧院的竞标方案

这是西雅图波音研发中心的设计,这张图是当时开幕式的场景(见图9)。

图9 西雅图波音研究中心开幕式场景

这是一组办公楼的取景建筑(见图10),这组建筑也是当年全球第一座节能典范,它从造型上看是一群展翅飞翔的鸟。

图10 办公楼取景建筑

这座建筑离各位都不远,它就是深圳当地的一个建筑——G&G创意社区(见图11),它是风火创意公司未来的非常有趣的创意经济总部,现在这个工程正在建设当中,未来大家都有机会见到。

图11 G&G创新社区

这是我做的邮轮设计方案(见图12)。因为这个设计方案我取得了很多专利。当今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两艘邮轮都采用了我的设计方案。它的特点在于,对于位于邮轮中部位置的客房,通过邮轮的中部预留出来景观空间,使得这里的房间也能够充分享有自然采光及景观。下面的图片是这艘邮轮最初的设计手稿。

图12 邮轮设计手稿

这是阿布扎比附近小城马斯达尔正在建造的一个工程,它是以太阳能为动力的未来城市。这是一座零碳的城市,所有动力都来自太阳能。这是世界上第一座零碳城的设计方案。这是工程设计整体的总屏图(见图13)。

图13 太阳能城市设计总屏图

以上是今天演讲的内容,谢谢大家。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