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定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殿堂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思想库、智囊团。过去,我们就一直在发挥智库的功能,但主要是提供内部报告。“新型智库”的建立提出新的要求,智库不仅是提供一些内部的政策研究报告,而且要在国内、国际发挥智库的影响力,有自己的话语权。因此,我们需要思考,这样定位的智库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智库产品?
我希望把我们的皮书变成一种智库产品。据我了解,全世界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有200多种皮书报告,在每一个领域都能够如此详细地来描述它的当前状况和发展趋势。我们要利用已有的优势,把皮书精心打造成一种在世界上比较独特的智库产品。所以我们需要研究怎样提高皮书质量,让它能够称得上“智库产品”。我们要从皮书的影响力、话语权、学术含量几个层面来定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编撰的第一本蓝皮书是1991年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第二本是我参与的《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我记得一开始大家首先探讨什么是“社会形势”,因为当时党和国家的文件里讲到经济形势、政治形势、国际形势,从来没有提过社会形势。“形”是现状,“势”是发展趋势,所以我们研究的是社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社会蓝皮书”到今天已经有23年历史,队伍已经换了好几拨人了。发展到现在,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我觉得有必要仔细考虑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