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确保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在线阅读 收藏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目的是在各方面形成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邓小平曾说:“我们的改革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呢?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1539350可见,改革开放是手段,目的是上述三个“有利于”。这三个“有利于”同时也是改革的评价标准。如果改革使社会主义因素越来越少、资本主义因素越来越多,如果改革使党的领导地位越来越削弱甚至发生了动摇,那么改革就失败了。因此,改革的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一切改革措施都要聚焦于三个“有利于”,用三个“有利于”来评判改革的成败得失。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与基础。改革实践中一定要坚持正确方向,紧紧围绕上述三个“有利于”的目标,确保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理论阐述、思想认识还是实际工作,都不能混淆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公有制和私有制的界限,不能不问姓“社”姓“资”、姓“公”姓“私”。

多年来,一些人总认为邓小平是不问姓“社”姓“资”的实用主义者,然而,查遍《邓小平文选》和《邓小平年谱》,找不到任何关于“改革不问姓‘社’姓‘资’”的论述,相反,邓小平多次明确说过,我们的改革姓“社”不姓“资”。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他说:“到本世纪末,上海浦东和深圳要回答一个问题,姓‘社’不姓‘资’,两个地方都要做标兵。要回答改革开放有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资本主义。这是个大原则……要用上百上千的事实来回答改革开放姓‘社’不姓‘资’,有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资本主义。”1539351他还说:“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能动摇的。”1539352这些论述对于澄清错误认识,更好地坚持和巩固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如何坚持和巩固基本经济制度的问题上,党的十六大曾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539353“两个毫不动摇”全面系统地重申了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为什么要坚持国有经济为主导,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的关系的理论和政策。在实践中要全面贯彻“两个毫不动摇”方针,防止把“两个毫不动摇”变成“一个毫不动摇”,特别要防止忽视甚至反对第一个“毫不动摇”、片面强调第二个“毫不动摇”的倾向。

如何更好地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探索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是改革开放以来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坚持和发展党的十五大以来有关论述的基础上,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其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是指导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但是,围绕混合所有制和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舆论界展开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坚持和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混合所有制作为巩固和加强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种形式和手段,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还是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把混合所有制作为私有化国有企业的工具。其实,中央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非常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的说明强调指出:“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1539354可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为了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加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绝不是为了削弱公有制,更不是为了私有化国有企业。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1539355这就指明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方向以及需要防止的错误倾向。也就是说,包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在内的经济领域的任何改革措施,都必须服从于、服务于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离开了这个根本宗旨和目的,改革就会南辕北辙。

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在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定位上,再次强调,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在基本经济制度和国有经济关系问题上,《意见》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握的根本要求”。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问题上,《意见》在吸取国有企业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意见》还分别就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设专门章节予以阐述,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可以说,《意见》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坚持、巩固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总之,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巩固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要求我们在理论上要坚决抵制西方新自由主义错误思潮,在实践中要坚决防止私有化。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20世纪末说过一段话:“在经济方面,中国朝自由市场制度前进的过程已经走了一半。现在,它的两种经济——一种私有,一种公有——正在进行殊死的竞争”,而且“战斗还远远没有结束”。只要美国“继续介入中国的经济,就能在帮助私营经济逐步消蚀国营经济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1539356尼克松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作西方自由市场制度的认识是错误的,把我国公有制经济和私营经济之间的关系说成是“殊死的竞争”和“战斗”,也是错误的,但是消灭公有制经济的意图溢于言表,因为只有私营经济成为主体,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我们要努力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就是这样事关社会主义性质和原则的根本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