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使得古典意义的企业家的职能发生了分解,产生了职业企业家阶层。而职业企业家和企业所有者的目标和利益不一致,以及他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企业家的激励约束问题的产生。建立职业企业家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保证现代企业组织享有企业家职能分工产生的高效率的同时,避免职业企业家和企业所有者的目标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损失的必然要求。从企业家激励约束问题的本义看,企业家的报酬无疑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但实质上企业家的控制权对企业家的激励约束更具有根本的决定意义,因为企业家获得经营控制权是企业家激励约束问题产生的前提,企业家的货币报酬和非货币报酬可以认为是对企业家运用经营控制权成果的回报。然而,经济学较少把控制权作为企业家的一种激励因素进行研究(钱颖一,1996)。本文试图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对经济学这种欠缺有所弥补:①在界定企业家控制权的基础上分析控制权对企业家行为发挥激励约束作用的机理;②分析归纳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企业家控制权机制的特征,进一步解释我国国有企业中“59岁现象”、过度“在职消费”等现实问题的深层原因;③引入自增强理论分析和解释为什么我国国有企业企业家控制权配置的市场化进程十分缓慢,为什么有效的经理市场难以形成。显然,如果本文在这些方面的分析研究是正确的,那么本文不仅对丰富企业激励理论有一定的作用,而且还将对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职业化等实践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