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十大民生工程的政策执行研究
在线阅读 收藏

政策论研究者托马斯·戴伊认为,公共政策使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11584071政策过程论者认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反馈、评估、终结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中政策执行尤为关键,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执行涵盖了其他几个环节,公共政策的执行一直是公共政策研究的重点。就中国行政管理的现实而言,由于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情况复杂,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必然依赖地方政府的权变管理。加之中国公共管理中公众参与过少,以及政策监督、政策评估不完善,更加使得公共政策执行具有极强的弹性。

中共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成为21世纪初政府的行动指针。在中央主导下,政府开始把眼光从发展更多地转向了分配,加大民生项目的财政投入成为各级政府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着力点。2005~201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每年承诺完成十件大事,简称“十大实事”,后又扩大为十类实事,称“十大民生工程”。

十大民生工程推行以来,河南省围绕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公共医疗卫生、文化惠民工程、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环境、公共安全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做了一系列政策安排。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十大民生工程的实施效果,课题组于2014年下半年在全省进行了调研活动。通过调研,课题组发现,十大民生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深入民心,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研究聚焦于政策执行,试图通过对2005~2014年十大民生工程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管窥我国民生类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