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来,西方学术界对蒙古语语法的研究,基本上是依照印欧语语法模式进行的。西方的传统语法,主要是抓住词的形态进行分析和分类,建立语法范畴体系。蒙古语属粘着型语言,语缀比较丰富,应用西方传统的形态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还是比较顺手的。自从19世纪上半叶俄国的施米特、波波夫、鲍布罗夫尼科夫等学者的蒙古语语法著作问世以来,在蒙古语语法单位的划分和语法形式的分类研究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蒙古语语法范畴体系。到了20世纪中叶,中国的蒙古语语法学家,根据现代书面语和国内具有普遍性的口语,对蒙古语语法的基本问题进行了一系列专题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家基本上都认可的,或者说大同小异的蒙古语语法描写框架。但是,有学者指出,尽管这些语法著作的基本理论、观点、方法、材料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一致性,在某些问题上也提出了若干新的正确的见解,然而从总体上看,从本质上看,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比较普遍的问题是观念陈旧、认知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