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发展史上,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出现的,它既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也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可以说,城市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经济社会现象。但是,由于各国国情的差异,实现城市化的道路或模式多种多样。历史的经验表明,能否选择一种适合本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对于能否顺利地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对于能否顺利地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目标,都至关重要。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因而关于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和讨论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拟着重探讨拉美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某些启示,以期能对我国城市化道路的抉择提供一点参照。
拉美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起步比较早。从19世纪70年代至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发生的将近60年间,拉美国家经历了一个农、矿业初级产品的出口繁荣期。初级产品出口繁荣带动了现代制造业的早期发展,也推动了早期的城市化。1920年,拉美地区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22%。随着20世纪30~40年代拉美国家由初级产品出口发展模式向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转变,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速度也相应提高。到1950年,拉美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41.8%,即在1920~1950年的30年间城市化率提高约20个百分点。1950~1980年是拉美地区工业化的高潮期,城市化也明显加速,1980年拉美城市化率达到65%。虽然这30年拉美城市化率也只提高23个百分点,但由于这个阶段恰与拉美地区的“人口爆炸”阶段相重合,人口基数迅速增长,因而这个阶段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人口数量要比前30年大得多。1999年,拉美地区城市化率达到75%,比1980年提高10个百分点,说明这20年间拉美城市化已经呈现出减速趋势。
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1999年拉美的城市化率(75%)在世界范围内仅比高收入国家低2个百分点,与上中等收入国家持平,而高于其他所有地区。在拉美地区范围内,城市化率高的国家依次为乌拉圭(91%)、阿根廷(90%)、委内瑞拉(87%)、智利(85%)、巴西(81%)、古巴(75%)、墨西哥(74%)、哥伦比亚(73%)、秘鲁(72%)。
拉美国家城市化进程究竟能给我们提供哪些启示呢?下面,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