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磨盘双合的文化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收藏

本书在第一章提到,僾尼人传统文化在其人生重要阶段的仪式过程中始终以“磨盘双合”为社会性别关系的核心要求,这折射出传统文化对社会性别角色的诉求、对社会性别责任的期望和对社会性别理想的表达。我们看到,在僾尼人传统文化中,男性和女性扮演着不同的社会性别角色。这种“对偶”而非“冲突”的性别角色通过“双合”而非“同化”达成社会性别关系中“不同但和谐”的典型范式。那么,在崇尚“磨盘双合”的同时,是否暗示着这样一种假设,即在僾尼人传统社会中,事事均由男女共同或互补性地参与、操纵和决策?而这种假设所隐含的命题是否反证了某些哈尼族研究者所提出的“在哈尼族社会中,大事小情无一不被男性所操控”的观点?这两种互为悖论的观点的真实性如何?如果它们都是僾尼人传统文化中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那么传统文化又是如何在两种观点之间做出调整和平衡的呢?

本章以僾尼人传统文化中的“舅权”和“尼帕”为例,探讨哈尼族(僾尼人)社会性别在制度领域的一个重要机制——补偿机制,是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发挥作用,即在强调男性权利的同时,动态地平衡、维护甚至凸显女性的作用与权利,使之满足“磨盘双合”社会性别关系的要求和期望的。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