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五国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20世纪80~90年代,文莱(1984年)、越南(1995年)、老挝(1997年)、缅甸(1997年)和柬埔寨(1999年)五国先后加入该组织,使东盟由最初成立时的5个成员扩大到10个成员,几乎覆盖了整个东南亚地区。目前东盟10国总面积444万平方公里,人口5.76亿,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区域性组织。
在成员数量扩大的同时,东盟一直致力于加强内部协调与整合,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其最终目标是建成东盟共同体。在过去的几年里,东盟更是加快了地区一体化的步伐。2007年1月,第12届东盟首脑会议提出,在2015年建成以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为支柱的东盟共同体。2008年12月《东盟宪章》正式生效,明确东盟共同体将在2015年建成,为建立东盟共同体提供了法律基础。为此,东盟签订了《东盟商品贸易协议》、《东盟投资综合协议》、《东盟服务贸易框架协议》三份重要的经济协议,以推动其经济一体化进程。2009年2月在泰国召开的第14届东盟首脑会议签署了《东盟共同体2009-2015年路线图宣言》。宣言指出,到2015年,东盟国家将实现相互之间的零关税,以及货物、服务、投资和技术工人的自由流动,因此东盟将成为一个单一市场与生产基地。2012年10月,东盟国家领导人在第17届东盟首脑会议期间通过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规划》通过了700多项工程和计划,促进东盟地区全方位联通,继续推进东盟共同体建设。
从东盟成立至今的40多年,东南亚的地区一体化取得了不少成绩
无疑,上述这些因素将严重制约东盟地区一体化的速度和进程。东南亚各国的民族主义不仅可能带来一国内部中央政府和社会的关系紧张,而且可能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方向以及其他国家进行地区一体化的信心,从而制约东盟地区一体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