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已经进行了24年,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宏观框架在形态、运行和结构层面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国的就业也在新产生的企业市场取向和政府公共财政和独立货币政策运作的基础上,向着效率型就业方向发展。然而,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主体支柱在激励机制、信息机制、决策权力和责任机制等的体制或制度方面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获得相应的改善和加强。因此,中国目前阶段的就业表现为与市场创新相联系的核心就业和与传统计划体制或政府失当干预体制相一致的非核心就业(虚拟就业)共同存在和发展的局面。就中国目前情况看,就业的虚拟成分还是比重太大,这种核心和虚拟就业二重发展的局面在劳动力人口达到最高峰以前将可能长期存在。就未来的就业发展任务而言,中国需要压缩虚拟就业比重。
虽然将要展开的核心就业理论来源于创新理论和最近10来年兴起的将创新与经济增长联系起来分析的内生增长理论,但是,核心就业的概念以及核心就业与国民经济中总就业之间关系的分析在东西方理论文献上还没有看到。本文试图借助于西方学者关于“就业的核心”(The core of employment)的思想启发(Salmenpera,2002),提出核心就业理论并且尝试对中国的就业问题进行应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