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谁的地盘,如何做主?(回应)
在线阅读 收藏

“几个世纪以来多以‘风格’、‘主义’为建筑理论的主流话语,其与当今中国的商业化倾向结合产生的恶果几乎达到了泛滥的地步。”我同意赵辰教授的这个判断,并且极为赞同其地域建构性主张。从地域之建构性质来反思西方观念和本土精神,代表着一种新的空间(建筑、地方)反思路向,即摆脱形式(风格)的桎梏转向内容(精神),这是一种极具穿透力的路向。我的回应主要是做一些补充,希望把视野拉到民族主义之外,进一步打开重新理解建筑、空间本身的思路,为地域性存在形态的建构提供更普遍的合法性依据。

赵辰的分析是从风格入手而以“地域主义建构”收尾,把前者——即建筑理论史中的风格概念的漏洞——作为推力,把后者——即全新的地方概念——作为拉力,试图通过两头挤压民族主义难题,这种策略更像哲学。作为哲学工作者,我倒愿意采取相反的思路,想象自己是一个建筑师,从对建筑本身的理解入手,揭示主流民族主义风格的内在悖结,最后尝试性探讨新路向的可能落脚点。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