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帅由“地下电影”工作者转为“体制内”的导演后,他的几部影片都致力于探索由当代中国移民(包括从农村到城市,从落后地区到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动)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例如《扁担姑娘》(1998)、《十七岁的单车》(2001)、《二弟》(2003)和《青红》(2005)等作品。本文将重点讨论王小帅的《二弟》。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叫二弟的偷渡客被从美国遣返回老家——一个福建侨乡小镇后的生活。
在《二弟》中,王小帅继续关注移民问题,但是他超越了以往在《扁担姑娘》和《十七岁的单车》中探讨的关于从乡村到城市的移民模式,而是将目光投射到了更极端的一种移民形式:从中国偷渡到海外。更重要的是,前两部影片探讨的是农村移民在城市中的生活,而在《二弟》中,王揭示了硬币的反面:移民从城市回到家乡农村后的生活。从电影的情节来看,这部电影和他过去的作品有相同之处:将通俗电影情节和严肃的社会批判融为一体。王小帅用一些通俗电影的情节套路展开叙述,同时不断以出乎观众预料的场景和情节以削弱这些通俗套路,以达到他的社会批判目的:即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移民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地理空间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尤其是东西方文化、价值观、习俗、道德规范和法律的不同所引起的矛盾和冲突。影片揭示了在全球化的美丽面纱下中国移民为了生存所做的妥协与挣扎。
近30年来,非法移民已经成为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所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人口偷渡既是一个国际移民现象,又是一个跨国犯罪问题。协助偷渡的蛇头集团展示了在其他犯罪活动中罕见的复杂性和严密性。
《二弟》是国内第一部探讨偷渡的电影。以自然和充满同情的笔调,导演王小帅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宏大事件和普通中国公民偷渡到海外这样的个人事件并列起来,以揭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所付出的巨大的人类成本。也许是由于中国非法移民这个敏感的话题以及影片表现出的对偷渡客的同情,《二弟》至今还没有在大陆公映。
很多影评者和学者都指出从他的第一部“合法”电影《扁担姑娘》起,王小帅就很善于运用通俗电影的情节套路和商业娱乐电影的元素来展开叙述。
在《二弟》中,王小帅继续将他的社会批判与传统的电影叙述模式,包括犯罪电影、言情电影和家庭伦理电影相结合,来探讨移民生活的艰辛与隔膜。这三种电影模式成了影片的三条叙述线索。笔者认为王小帅利用犯罪电影的故事框架来揭示人口走私的问题,用家庭伦理剧情来反映当东西方文化撞击时东方传统家庭价值观所受到的挑战,用言情剧来演绎在一个具有高度流动性的社会空间中的爱情关系。因此,影片将移民置身于一个复杂、模糊的道德立场,以表现移民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全球化浪潮的客观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