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文献在脆弱性探讨风险防救方面,逐渐从天然灾害脆弱性探讨发展到社会经济脆弱性因子的探讨。本文引介较具科学分析基础之社会经济脆弱性因子的学理与分析架构、指标项目与指标内涵,以更精准的脆弱性分析概念检视个人或社区位于灾害发生区域的条件及损失的程度之既存“灾前生物物理环境脆弱性”,以及因应灾害能力之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条件等可变之“个人与社会的社经条件”。这项研究动因的重要性在于,若是针对天灾的脆弱性分析,因多数天灾的特征较难以透过人类社会的对策加以改变(例如地震与台风的特征),而将焦点集中在社会经济脆弱性因应能力,则可从个体(个人与家户)、社区(或村里)、社会及政府之暴露的特征与因应能力进行不同类别之检视,藉由对造成损失的潜在因素加以分析,以确认降低脆弱性的方法,强化社会对灾害的适应。这有助政府研订如何动员人民参与、促进公众意识,重视社会的参与,其中包括了来自于基层社区的实际参与以及跨部门的合作计划,以强化社会经济的脆弱性与安全意识。本文研提之社会经济脆弱性因子与灾害防救之协力效能的评估架构尚属初探与研究设计阶段,亟待补正与实务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