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可以跌!1997~2000年,比中国内地土地更稀缺、需求更刚性的香港,房价下跌了50%,误判房价趋势的当时最大地产商香港置业因此衰落,误判房价趋势的演艺界明星因此破产。
香港是国际性大都市,土地资源比内地任何城市都稀缺,住房供给非常有限。需求方面,全世界许多人士均希望在香港置业,需求非常巨大。与上海、北京相比,香港从基本面来说,绝对是供不应求。而国内许多人士往往大肆宣传,北京、上海土地有限,全中国人均想在那里置业,房价肯定不会下跌。香港的房地产周期历史对这些人士是一个大耳光。本章重点介绍香港房地产周期循环,接着介绍房价高峰期购置土地的开发商破产以及1997年大明星投机炒房个人破产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香港房地产业一直是香港经济的支柱之一,占GDP的比重在20%~30%,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根据统计,1971~1998年,政府卖地收入占同期财政总收入的13.5%。另外,地产又通过金融、股市影响经济各个行业。因此,房地产业是香港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二战后至现在,香港房地产业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盛衰循环。第一个周期是1946~1959年;第二个周期是1960~1968年;第三个周期是1969~1975年;第四个周期是1976~1985年;第五个周期是1985~2003年。每个周期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周期最短的约6~7年,最长的是第五个周期,历时18年。
1997年香港房地产泡沫破灭,前后价格变化极其快速。1996年,70~100平米住宅的平均价格大约是7.2万港元/平方米,1997年高达10.4万港元/平方米。1997年同比1996年上涨幅度达到40%,可1998年,70~100平方米住宅区间的平均价格又回落到1996年的水平,大约是7.2万港元/平方米。可见,投机是多么疯狂,下跌是多么迅速。这应该引起中国内地炒房者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