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讲的是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战略规划与思维艺术。我们知道,中国现当代有两个世界级的历史巨人——毛泽东和邓小平。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邓小平也就没有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的中国。对深圳来说,可能更熟悉小平同志,深圳就是在小平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引下崛起和发展的。而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回顾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学习毛泽东超凡卓著的战略思维意识,对于我们的事业,对于我们的时代,意义更是非同寻常。作为一个军队学者,我想自己尤其有责任向公众阐发毛泽东思想与思维艺术的时代价值。
回顾人类漫长的发展史,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存在“造神”的习惯。现实世界中,人们供奉、信仰的形象基本上都是真实人物的化身,比如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基督教的耶稣、佛教的释迦牟尼,还有我们中国道家的老子、儒家的孔子等等。他们之所以被后世尊称为“神”,是因为在某一方面取得了超凡的成就,这种成就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改变了一个民族发展的面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毛泽东也是神,不仅是国家级的大神,而且是世界级的大神。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世界上下六七千年的历史上,像毛泽东这种集若干大家为一身的人物,几乎还找不到第二个。毫无疑问,他领导的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了世界格局的面貌。
2003年毛泽东诞生110周年的时候,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东方升起了一轮红日》,文中称毛泽东是集若干大家于一身的大家。这一定位,从毛泽东个人经历来说,应该是贴切的。
首先,毛泽东是大革命家。我们知道,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沉沦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无数仁人志士反复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但一批一批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才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期间,是22年艰苦卓绝的战争与努力,毛泽东带领党和军队,最终取得了民族解放的伟大胜利,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所以说,毛泽东首先是一个大革命家,可以说是开天辟地的大革命家。
第二,毛泽东是大军事家。世界军事史上,提起西方的拿破仑、亚历山大、凯撒、汉尼拔等,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会让人感到有无法逼视的光芒。然而并不夸张地说,他们和毛泽东相比,绝对不在一个档次上。比如,拿破仑一生大概指挥了60场战役,毛泽东指挥了多少?有239次之多。理论著述上,拿破仑一生没有留下系统的军事著作,只有一些零碎的用兵理论,而毛泽东的军事著作,据我们军事科学院现存的文字记录,有400多万字。尤其重要的是,毛泽东的军事业绩也是他们无法相提并论的。在军事家眼中,以弱胜强、以劣胜优、以少胜多,通常只是一种境界,一种理想。现实中,这种理想实现的余地很小,因为军事惯常的规律是以强胜弱,以多胜少。不过,这种理想在毛泽东那里常常就是现实。
从1927年秋收起义算起,到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后来零零碎碎的自卫反击作战,毛泽东指挥作战共有40多年。以军事革命分期的角度审视,这一时段是机械化战争的巅峰时期,其典型标志就是坦克、大炮、军舰、飞机等机械化兵器大量地出现并应用于战场。不过,毛泽东领导的人民军队并没有享受多少这一军事变革的成果,更多的是在利用热兵器时代的成果——小米加步枪,赢得了机械化战争时代战争与革命的胜利,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跨越式革命。正因如此,中外政治家、军事家研究毛泽东战略思想、研究毛泽东战略艺术的时候,对毛泽东的军事天才常常会有膜拜之感,有人称毛泽东是掌握这个时代军事奥秘全套钥匙的人,这个评价显然已经不能再高了。
第三,毛泽东是大政治家。毛泽东的一生,重要的或者说是核心的业绩之一就是缔造和领导了一支人民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曾有过一段时间,有人对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也就是解放军是党的军队还是国家的军队提出过异议。这其中,除了别有用心的目的之外,主要是不了解历史、不了解毛泽东在军队建设和军队作战指挥问题上的巨大创造性。对于党和军队的关系,毛泽东指出,党指挥枪,就是组织上的领导、政治上的领导、思想上的领导。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全部的理念、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灌输到这支军队中,这支军队具有所有时代、所有国家军队所不可能具有的那种政治灵魂。由于党把自己的理念完全注入这支军队之中,只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如一地贯彻,军队就不会变色,政权就不会改变颜色,这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政治设计。
毛泽东对政治的把握是天才的,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在指挥作战的时候,他往往把战争分成“军事政治仗”和“政治军事仗”,所有问题都要围绕政治考虑。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在国际斗争方面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等等,为新中国赢得了游刃有余的政治主动地位。就大国地位设计而言,毛泽东充分考虑到了核武器的作用,在他的设计和运筹帷幄下,我们研制“两弹一星”只用了十年时间,某种意义上,我们现在进行的和平建设还是在毛主席为我们建立的核保护伞的庇护之下,这也是他伟大政治远见的一种体现。
第四,毛泽东是大理论家。毛泽东的理论著述非常丰富,刚才已经提到他在军事理论方面的成就,除此之外,毛泽东在其他方面的理论建树,包括党的建设理论、政权建设理论、哲学理论以及文艺等其他方面的理论,都非常丰富。这一点,古今中外的领袖人物、统帅人物,基本上找不到能与其相提并论的。另外,毛泽东还是一位开创时代新境界的大艺术家。我们知道,毛泽东的诗歌、书法都堪称极品,在中国诗歌领域、书法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实,评价毛泽东,远非上述几个大“家”所能囊括。根据毛泽东的伟大实践,完全可以再冠以若干大“家”,如大思想家、大宣传家、大外交家、大哲学家等等。就宣传而言,毛泽东不仅以自己,而且以部属(周恩来、彭德怀、胡乔木等)的名义和媒体的名义写了大量的声明、评论和消息,绝对不像我们现在的一些领导干部,连讲话都要念写作班子写的稿子,毛泽东不需要,他还给下级写稿,给周恩来写过,给彭德怀写得更多。因此,我们可以满怀深情地说,毛泽东的出现是中华民族的幸运和骄傲,像他这样集若干大家于一身的人物在中外历史上是找不到第二位的。
作为一个超凡卓著的大家,毛泽东身上有着独特鲜明的人格特征和战略思维特色。理解毛泽东的战略思维特征,首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覆盖的磅礴气势。早在学生时代,毛泽东就满怀探求“宇宙之本源”的理想和信念,这种信念贯穿其一生,包括革命战争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时代,毛泽东始终保持着一种气势磅礴、居高临下的主动战略思维。比如,在军事上,毛泽东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言论,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管对方怎么样,我有我的想法,既要把握着主动权,又要按照我的信念、我的意志来做。
第二个特点,是哲史通达的深邃眼光。毛泽东之所以领导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他科学地指导革命的思想方法,在于他既站在了哲人思维的高峰,又了解中国历史,既熟悉过去的中国,更了解现实的中国。因为通达哲学,毛泽东不仅写出了《矛盾论》、《实践论》等杰作,还将其辩证思维熟练地运用到战争指导实践;而博古通今也使他非常善于从历史得失中把握是非成败。比如:研究古代战争时,毛泽东特别注意研究总结中国古代战争中那些以弱胜强的战例和农民战争的成败规律,通过这些战例,毛泽东创造出了非常有效的战法和原则;通过对农民战争规律的研究,他体会出黄巢、李自成那样的流寇主义绝不可能取得战争胜利。1945年7月,当时的国民参议会参政员黄炎培提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兴亡周期律很难避免时,毛泽东满怀信心地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不懂哲学,不懂历史,战略上是会吃亏的。我们现在不管是社会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有一个大的缺陷——淡漠历史、淡化历史。一个不懂得历史、不熟悉历史、不了解历史、不掌握历史规律的民族要取得好的发展,是很困难的。像美国那样历史不长的国家,还特别重视历史的研究和历史的教学,美军每一个连以上的单位都有史官——专门教历史的史官。在俄罗斯,仅军事历史研究所就有1000多人。我们现在很多大学没有设立历史系,军队的院校大多数已经取消了历史系。这种现象很让人忧虑,在毛泽东那里,学习历史、研究历史、通达历史,是战略决策、思维能力提高的基础和源泉。
第三个特点,是把握枢机的高超艺术。毛泽东善于处理艰难、复杂的问题,善于转危为安,变弱为强,原因就在于他善于抓住那些关键性的环节和稍纵即逝的契机。我们现在讲发展机遇,实质上是讲能不能抓住战略枢纽、抓住机会来赢得胜利、赢得成功。比如,抗日战争,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是一件坏事,但是这同时也激起了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精神。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后方基地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毛泽东同时也把握住了民族精神奋起的高潮期,把这一时期变成了人民军队的大发展阶段。我们知道,抗战初期,人民军队只有4万多人,到了抗战胜利之前,发展到将近400万人,其中有120万的正规军,260万的民兵、游击队。而伴随着人民军队的壮大,民族精神的奋进旋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军歌《八路军进行曲》都诞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事实上,纵观毛泽东的一生,几乎在各个阶段,我们都能找到其善于把握战略枢机的例证。如,70年代初的中美和解。新中国成立之后,中美两国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到了60年代后期,随着中苏形势和美苏力量对比关系的发展,美国尼克松政府的对华政策有了微妙的变动,毛泽东及时发觉美国对华政策的这一迹象,果断把握机遇,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改变了中国同时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不利国际政治环境。
第四个特点,是遇强更强的无畏斗志。毛泽东老称自己身上有“猴气”、“虎气”。猴气是一种灵活性,虎气是一种坚定性、斗争性。这一点上,毛泽东的对手没有办法和他斗,斗也没有不失败的。你看蒋介石和毛泽东斗了几十年,最后失败了,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和毛泽东的思维层次、能力素质不在一个水平上,毛泽东的思维属于战略级的,蒋介石的水平更多属于战术级。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60年代、70年代美国人、苏联人都来欺负中国,但一个个都败给了毛泽东。准确来说,毛泽东本身已经成为国家的实力象征、力量象征和尊严象征,正因为毛泽东遇强更强的无畏斗志,当两霸欺压中国的时候,我们能够“脚踏巨浪平两路”,从容面对国际风云,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第五个特点,是超凡脱俗的创新精神。创新是毛泽东的本质,他的本质就是新,就是不按常规办事。刚才一位来自香港的朋友,给我讲了毛泽东与孙子战略。就中国的军事战略确立而言,毛泽东和孙子是两位极为重要的人物。当今时代,能让世界各国军事讲堂无法遗漏的中国军事兵书,也出自他们之手,一个是《孙子兵法》,还有就是《毛泽东思想》。而事实上,他们之间也是不能比的。且不论历史年代方面的差异,在很多具体的处境和实践创新上,毛泽东和孙子也有很大的差别。这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毛泽东是实现权力、智慧高度统一的人。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个现象,就是权力与智慧分离。往往有的人很有权,他是皇帝,但是智慧不够,需要借助军师、参谋的力量。比如,刘邦离不开张良、萧何等人,刘备要靠诸葛亮,朱元璋要靠刘基。唐太宗也要靠手下的一大帮人。但是毛泽东不同,他是党内最有权力的人,同时也是那个时期党内最有智慧的人,没有人能超过他。毛泽东之所以能达到这种智慧与权力合一的高度,某种意义上就是他善于总结创新军事理论实践的结果。具有这种智慧、权力合一的素质和地位,并不是说毛泽东不需要参谋,不需要集体的智慧,恰恰相反,他最善于总结军事规律,最善于创新军事指挥艺术,始终站在党内智慧的前沿,让过去几千年中的那些君王和谋士无法与他相提并论。
第六个特点,就是力挽狂澜的超常智慧,毛泽东一生经历过无数惊险事态,承受过各种各样的曲折过程,许多时候,人们几乎已经感受不到希望,以为再无前路可走,毛泽东却能创造奇迹。1934年,由于王明、博古等人的“左”倾盲动路线,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后,湘江一战再遭重创,人员从8万人锐减到3万人,遵义会议前夕,党和红军的确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然而遵义会议重新确立毛泽东的军事领导权之后,红军状态马上发生了根本性改观,开始一步步转危为安,这其中,四渡赤水之战是转危为安的第一场漂亮仗。当时,由于四渡赤水河,老是和国民党的军队兜圈子,红军队伍当中一些将士不大理解。林彪为此还专门给毛泽东写信,称别老是跑路了。毛泽东批评林彪,你还是娃娃,你懂什么?在蒋介石坐镇贵州,处处围追堵截的强大压力下,你不采用这种灵活的战略战术,怎么突破敌人的保卫圈?对于这场气得蒋介石吐血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毛泽东后来一直引以为傲,认为是他最得意的指挥作品之一。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保家卫国历程中也不乏惊心动魄的事件。1950年决定出兵朝鲜,1958年决定炮击金门,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作战,1969年冒着超级大国的核武器威胁坚决打响珍宝岛保卫战,每一次都是对国家、党和军队命运的巨大挑战,但每一次都在毛泽东的运筹帷幄之下,迎难而上,取得了斗争的胜利。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美国人总是吹嘘利用“左勾拳”战术打垮了伊拉克,就是说它是从伊拉克的背后穿插过去,用“左勾拳”把伊拉克的军队包围了,最后赢得了海湾战争的胜利。后来军事科学院李际钧副院长访美时与美国人探讨学术问题,找了一张朝鲜地图说:老兄你看看,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是不是“左勾拳”啊?我们的“左勾拳”比你们早50年。
最后一点是毛泽东那种挥洒自如的浪漫色彩。毛泽东是诗人、是书法家、是艺术家,他那种乐观的情绪、乐观的态度、浪漫的精神,也表现在他领导的中国革命和战争实践之中。重庆谈判之前,毛泽东写了《沁园春·雪》,很是气势磅礴,蒋介石看了“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说毛泽东这个人要称王称霸,那可不行,于是,组织了一些诗人和毛泽东比词,结果无人能比。诗是诗人气质、人格的外化,它是一种精神的表露,很显然,一般的文人与毛泽东的精神气质相比,是难以企及的。而从客观的角度分析,战略的制定、运筹与把握,需要科学精神的同时,也需要有艺术家的天才想象,需要讲究进退有节,伸缩自如,需要在有形与无形之间保持灵活与弹性。毛泽东诗词体现的那种奇诡、雄健、深远境界,实际上正是他进行战略运筹时的思想境界。
应当说,毛泽东的出现是世界范围内的一大奇迹。毛泽东是一个历史人物,对于中国历史如此,对于世界历史同样如此。没有毛泽东,20世纪的人类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就会显得暗淡,甚至会发生转向。小平同志有一段话:“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曾因尊孔而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并且在“文化大革命”中一度被批斗的著名学者梁漱溟,1980年在接受为自己立传的外国作家艾恺拜访时也称,毛泽东超越了包括孔子在内的所有人物,“实在了不起,恐怕历史上都少有……是世界性的伟大人物”。“他创造了共产党,没有毛泽东就不能有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百分之百的事实。”
当前,我们讲毛泽东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最有时代价值的就是他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现实话题。民族精神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对中华民族来讲,民族精神有优长的地方,也有不足的方面。千百年来,我们累积了无数的民族优良传统,但也有些精神暗涌,比如,缺乏拓荒、探险的精神,缺乏勇猛的精神等等。对于这些暗涌,弥补的最好时期要数20世纪前半叶,尤其是20世纪30~40年代的民族觉醒期。应当说,毛泽东和他领导下的党和军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和发展是方方面面的,毛泽东强势地推动了一次民族精神的培育、丰富和发展历程,这个过程集中凸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实事求是精神以及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毛泽东的精神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国魂、军魂和民族魂。这一点,也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同,譬如,美国人私下说过很多次,“不怕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就怕中国人民解放军毛泽东化”。
客观分析,关于毛泽东伟大的气质和历史地位,有着举世公认的一致性,这其中的高度评价不仅仅来自他的朋友,更来自他的对手。1976年,毛泽东去世时,欧洲共同体主席奥托利曾说:毛主席“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也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世界的进程”。法国总统德斯坦称:“由于毛泽东的去世,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德国总理施密特则表示:“毛泽东主席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创造者之一。”美国总统福特发表评论说:“在任何时代成为历史伟人的是很少的,毛主席是其中的一位。”“他的著作给人类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国务卿基辛格感叹:“毛主席是改变世界事态进程的一位历史人物。”巴基斯坦总理本·布托则感言:“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日本首相三木武夫也说:“毛主席作为世界的大政治家在历史上留下了巨大的业绩。”副首相、后来的首相福田赳夫更是宣称:“无论做多么高的评价,都是不过分的。”
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并不夸张地说,中外历史上,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个人物赢得像毛泽东那么多的尊重和歌颂,至今,我们仍有很多歌颂红太阳、歌颂毛泽东、歌颂毛主席的歌,仅仅在藏族,就有100多首。所以,毛泽东的出现在20世纪是中国的奇迹,也是世界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