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 孙鸿志
副市长 刘玉忱 吴兴宏 李恩国
范凤勤 张国志 孙治国(12月任)
贺永强(7月任)
【基本情况】松原市面积21089平方公里。辖扶余县、前郭县、乾安县、长岭县、宁江区,78个乡镇,1125个行政村,43个国有农林牧渔场,13个市区街道。人口281.3万人,其中市区人口为281.3万人。有汉、蒙、满、朝、回、锡伯等23个民族。
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7.3亿元,比2006年增长20.3%;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607.3亿元,增长4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5.47亿元,增长4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61元,增长23.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8∶56.5∶20.7调整为18∶58∶24。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
【农业】2007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09.1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65.2亿元,受干旱影响,粮食总产量429.6万吨,比2006年下降33%;林业增加值1.38亿元,完成造林面积162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0%;牧业增加值38.9亿元;渔业增加值2亿元,水产品产量3.1万吨,增长3.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51亿元。新型农村合作组织达到700个,新农村试点村镇97个,新农村建设完成投资70532万元。建成以“种、养、加”为主的专业村14个,专业屯27个。试点村镇新上基础设施项目86个,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03亿元。农作物布局向优质、高产、特色方向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数达到195个。
【工业】工业产值实现544.2亿元,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比2006年增长31.2%;实现工业增加值295.8亿元,增长21.5%,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8.7%,总量占全省第3位;全年实现利润110亿元,增长2%,跃居全省第2位。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8亿元,增长21.8%。
【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5.21亿元,比2006年增长29.3%;农村非农户投资105.06亿元,增长15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17亿元,增长56.2%;农户投资完成12.03亿元,下降4%。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为268.3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69.6%。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42.07亿元,增长63.8%。工业项目投资为243.44亿元,增长52.4%,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65.2%。
【第三产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65.8亿元,比2006年增长26.9%。全年进出口总额6984万美元,下降58.6%,其中出口6123万美元,下降61.68%;进口861万美元,下降3.4%。全市直接利用外资5002万美元,间接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全年向国外派出劳务人员6780人,增加收入3亿元人民币。海外工程承包实现营业额12296万美元。开发建设旅游项目15个,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4.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65亿元,比2006年分别增长66.9%和20.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实现22.9亿元,增长35.3%。至年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296公里,增加211公里。全市邮政业务收入0.79亿元,增长23.9%。电信业务总收入9.74亿元,增长26.5%。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74.8亿元,比年初增加29.4亿元,增长1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6.8亿元,比年初增加17.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速达到284%,居全省第1位。
【人民生活】新增就业岗位4.3万个,“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为零。成为全国首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参保人数增加19万人。农村低保人员比2006年增加41290人,人均保障标准提高60元。住房公积金缴存额比2006年增加2亿元。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顺利完成。改扩建农村福利服务中心84个。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进场道路和一期围堰工程开工建设。改造棚户区288万平方米、农村花草房13440户,1403个自然村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在全省率先解决43.5万农村人口饮用高氟高砷水问题。成为奥运火炬传递城市;开通首列松原始发进京旅客列车;国际天文组织和国家天文台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松原星”。
【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江北有效监测天数272天,达标263天,江南有效监测天数340天,达标327天,市区大气今年空气污染指数(API)达到国家二级标准96.4%,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减排量和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减排量均完成省核定的目标。完成全市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并通过专家论证。江北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已开工建设。治理和取缔超标锅炉3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