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舒兰市
在线阅读 收藏

市长 赵守信

【基本情况】面积4557平方公里,辖10个镇、5个乡、5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6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1万人。现有耕地面积137623公顷,其中水田58000公顷,盛产水稻、玉米、大豆。森林覆盖率41.6%,木材蓄积量达1132.7万立方米。积水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57条、大中小型水库439座,养鱼水面7万亩。主要矿藏有褐煤、黏土、硅石、泥炭、黑色玄武岩及红、白花岗岩、钼矿石等。

实现生产总值63.8亿元,比2006年增长32.8%,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27亿元、11.7亿元和25.1亿元,分别增长18.4%、88.7%和31.9%;全口径财政收入26345万元,增长3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亿元,增长1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2亿元,增长2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200元和4230元,分别增长8.3%和12.9%。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7亿元,比2006年增长67.3%,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29亿元,增长31.8%。新开工建设100万元以上项目221个,其中亿元以上8个,3000万元至亿元49个。北京汇源集团、大连松源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舒兰市。开发区新规划30公顷的轻工机加产业园区,全面完成起步区“七通一平”,新入区3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

【农业】发放各种惠农政策资金11421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48元。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84.13万吨。新发展地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两户,引进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5户,新生成饲料加工企业5户;新建牧业小区41个,生猪、黄牛、肉鸡、自鹅饲养量分别达到85万头、53万头、3800万只和165万只,养殖犬户达到4100户;新发展农村经济组织、专业协会38个,经纪人110人;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4个、标准化种植基地6个,推广农业新技术15项、农机新技术12项。植树造林982公顷,连续26年无一般森林火灾。争取省新农村建设资金260万元,完成24个试点村镇规划编制、产业定位;新建农村水泥路306公里,农村客运站7座。投资2000万元,建设饮水安全工程55处,4.68万名农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新建沼气池600处,600户农民家庭用上清洁能源。

【工业】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5.4亿元,比2006年增长43.1%;税金8000万元,增长33.3%;利润3300万元,增长84.3%。投入资金1.5亿元,实施配件公司发动机缸体等10个技改项目及阻尼板公司发泡橡胶等15种新产品开发,邑竣工技改项目6个,投放市场新产品10种,新增产值1.8亿元、利税900万元。

【民营经济】16户企业纳入全省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为950名创业者贷款2800万元。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5亿元,比2006年增长20.3%;税金1.55亿元,增长19.2%;新生成个体工商户1950户,私营企业155户。建成农家连锁店302家。完成商业系统13户企业改制。新发展外贸进出口经营权企业两户,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

【城乡建设】零投入实现市委、政府办公楼置换;8.4万平方米滨河花园一期工程如期竣工。城南旧城区改造开工2.6万平方米并实现主体封闭。棚户区改造已开工7个区域36.3万平方米,可安置居民2820户,当年竣工回迁楼14栋7.5万平方米。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争取上级资金3.4亿元。完成沿河路、人民大路西段等5条街路建设。建成铁东集中供热中心。投资2.8亿元,完成省道五桦线一级公路、榆江线二级公路年度建设任务。

【社会保障】城镇新增就业1.15万人,开发公益岗位80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250人。累计劳务输出1719万人,当年实现劳务收入8.8亿元,被命名为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和省劳务输出大县、被省政府确定为统筹就业工作4个试点县之一、被中国就业促进会确定为国际惠普援助创业项目两个试点县之一、被省政府命名为公益岗位开发管理工作先进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4万人。养老、失业、职工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8万人、2.3万人、4.6万人、2.9万人、1.48万人。发放各类救助资金6200万元,14万名困难群众得到救助,新纳入低保对象900人,救助面提高17%。新建5100平方米的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改建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9所,完成350户农村泥草房和30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开展“信访大接访”活动,解决积案38件。刑事、治安案件分别下降16%和15.7%。

【社会事业】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4项,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8项,被列为全国开展科技富民强市科技行动试点市、科技进步市和省中草药基地市,争取国家科技扶持资金531万元。投资1400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改造农村薄弱学校54所;发放免费教科书和住宿生补助费168万元;1616名考生进入本科录取线,进线率列地区外县(市)之首。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8%,报销医药费876万元。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下降到8‰和4‰以下,保持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县(市)荣誉和省一类县(市)位次。7100平方米图书馆、档案馆、政务中心综合楼投入使用,启动9400平方米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完成第二阶段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和12个信号盲村盲屯年度建设任务,实现市乡光纤联网。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