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牡丹江市
在线阅读 收藏

市长 张晶川

副市长 王同堂 梁桥 谷振春

康志文 王育伟 闫岩(女)

朱乃振

【经济发展概况】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5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0.1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1.8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08.6亿元,增长14.9%。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7%、33.7%和49.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4亿元,同比增长19.4%;实现销售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税金10.4亿元,同比增长16.4%。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9户,税金超千万元企业20户。

全市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43.3亿元,同比增长32.8%;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到19.1亿元,同比增长40.9%;全口径财政支出完成59亿元,市区财政支出完成2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2%和47.4%。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51.5元,同比增长15.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569.0元,同比增长18.8%,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一位。年末城乡居民各项存款余额406.6亿元,增长1.1%。

【对外开放】牡丹江是东北亚国际经贸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拥有绥芬河铁路、绥芬河公路、东宁公路和牡丹江航空四个国家一类口岸,年过货能力1200万吨,过客能力200万人次,是黑龙江省和全国对俄经贸大市。

外贸进出口总额74.4亿美元,其中对俄贸易总额57亿美元,占全国对俄贸易总额的12.3%。引进域外资金112.89亿元,直接利用外资7581万美元。引进投资额超亿元项目38个,引进法国圣戈班、韩国大宇和我国香港世贸、香港龙睿、上海绿地等一批战略投资者。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国门、赴俄开展境外投资,在俄罗斯兴建了华宇工业园、康吉经贸合作区等5个境外工业园区,在俄企业突破百户,外派劳务人员2769人,签订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项目41项,合同金额8572万美元。

着力构建沿边开放先导区。启动建设了以牡丹江市为中心,全长700公里的“哈牡绥东经济带”,计划总投资367.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9.5亿元,累计投资项目330个,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58个,2007年新上项目65个,计划总投资90.47亿元,已完成投资21.05亿元。成功探索并开通利用俄罗斯港口“借港出海”的中国货物“出境不出口”的中—俄—中和“借港出口”的中—俄—外方式。2007年9月28日,首批6车12个集装箱231吨货物由牡丹江市起运,经绥芬河口岸至俄罗斯海参崴,由海运出海,顺利运抵上海港宝山码头,实现了国内贸货物跨境运输零的突破。

全方位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与俄罗斯乌苏里斯克、韩国坡州、日本大津等5个国家的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与嘉兴、嘉定(区)、菏泽等26个市(区)建立友好关系,建设了韩国工业园、生态园等10个对韩合作重点项目,外贸合作伙伴达168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心城市。出台了《关于牡丹江市资源整合区域联动利益共享实施意见》等政策,探索了“飞地经济”、“临岸经济”等新方式,哈牡绥东经济带已经发展成为国际经济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双重融合的新载体。与韩国坡州市相互开通了家庭寄宿制学生教育培训方式,并与上海迎园中学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开展了网络学教研交流与文化交流;邀请韩国“韩中文化交流促进会”、“关爱中国同胞访问团”和著名书画家来牡丹江进行文化交流。使俄罗斯“中国年”、中韩交流年在牡丹江市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2007年城乡建设总投资达39亿元,比上年增加50.6%。全口径城建投入比上年增加7.6倍,市区基础建设完成投资29331万元,比上年增加4.7倍。

以TOT方式成功启动运营了市污水处理厂项目,协议转让资金达1.5亿元。利用合作开发的方式,启动了总投资达6000万元的市人民公园升级改造项目。完成了市党政办公中心、市一中置换建设,并顺利南迁。推进了市二院的整体置换项目和龙裕国际商务中心建设。引进了香港世贸、上海绿地、北京城建等一批战略投资者参与牡丹江市城市开发建设。2007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达18.5亿元,施工面积244.9万平方米。

2007年完成道路施工面积139.98万平方米,城市道路面积达到872万平方米,道路宽度达到40~50米;城区路灯1.86万盏,主、次干道照明率分别达到了98%、95%以上;市区日供水能力36万立方米;投资5亿元实施燃煤气转换工程建设,燃气普及率达到80.2%,供热面积达到2111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达80%。

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市供水与居民用水“零对接”,实施引水入市净化湖泡工程,建成了日处理能力1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水厂,排水管网密度达到了4.48公里/平方公里;市区园林绿地总面积达到6092公顷,绿化覆盖面积6212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2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2平方米;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标良好水平,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面启动棚户区改造,完成危房棚户区拆迁项目6个,拆迁面积约15.56万平方米。

大力推广应用新型节能产品,全市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比重达85%,市区新型墙体材料应用及节能建筑比重达到95%。利用各种废渣13.5万吨,节能效果折合标准煤3.54万吨,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

【科、教、文、卫、体事业】2007年,投入科技三项经费支出470万元,将科技计划体系调整为科技攻关、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平台与创新能力建设和重大科技专项四大计划。全年组织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75项,获得立项批准和签订合同的项目57项,争取无偿资金1900余万元。

2007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收入15.23亿元,政府列支教育经费收入9.48亿元,比上年的6.89亿元增长38%;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入6859.5万元,比上年的3951.7元增长73.6%;企业办学经费1.5亿元,比上年的1.05亿元增长43%。

2007年成功举办了《同一首歌·走进牡丹江》大型文艺演出,邀请41名俄罗斯演员与中国、韩国艺人同台献艺。举办了“牡丹江·镜泊湖之夏旅游文化节”,组织开展了民俗风情、魅力广场、城市之光、群星璀璨四大块56项文化活动。开展了“欢乐牡丹江·城市之光”系列文化活动。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展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活动。

【就业及社会保障情况】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建立以公益性岗位开发、社保补贴、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为主的就业再就业政策扶持体系。2007年,全市发放社保补贴10.5万人,1.3亿元。开发社会管理服务性公益岗位3176个,安置再就业3176人。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零就业家庭”援助工作,安置“零就业家庭”就业人员2216名,实现了全市无“零就业家庭”。建立困难职工节日救助制度,为78户困难企业13004名困难职工发放救助金391.1万元。新增就业7.4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全市6县(市)公共劳动力市场“金保工程”联网率达90%以上。

2007年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5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7.6亿元,向国家争取企业养老保险补助金5.177亿元;为12.6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9.7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征缴机关事业养老保险费1.4亿元,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欠费预警与监控制度》。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17.757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4154万元,发放失业金1723.81万元,发放率100%。

2007年全市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0万人、23.1万人和15.6万人;征缴医疗保险费3.15亿元,征缴率达113%;征缴工伤保险费1056万元;拟定了《牡丹江市市区低保人员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的通知》及《实施细则》,拟定了调整最高支付限额的相关政策,将牡丹江市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费用补助最高支付限额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30%左右。制定下发了《关于灵活就业人员未在规定时限内缴纳医疗保险费设立待遇享受等待期的通知》;工伤保险制定出台了《储备金管理暂行办法》,提高了预防应急性突发事件的能力。

【城市创新能力】2007年,组织实施省及省级以上科技计划65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74.5亿元,同比增长7.8%。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户,总数达到10户;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户,总数达到51户。新增国家级重点新产品7项,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项,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达到了61项。镜泊湖牌绵白糖成为国家免检产品,三角牌运动弹获“中国名牌”称号。

以“自主创新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重点,严格组织了2007年度市科学技术奖评选,设立最高奖20万元,重奖科技进步有功个人,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创造热情。2007年全市有4个项目分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对500千伏SF6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汽车三滤纸生产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鼓励和帮助科技人员踊跃申报专利,增加自主知识产权比重。全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299项和240项,分别同比增长23%和21%。

【部分现代化指标实现程度】2007年全市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38美元,非农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3.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9.6%.科技进步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现价为2.5%、不变价为1.5%,进出口总额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150.57%,城市化水平54.7%,教育事业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67%,平均预期寿命74.9岁(取值为城市出生人口预期),城镇恩格尔系数37.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5.7平方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11.45升,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和手机77.1部,城镇家庭电脑普及率3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5%,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6.2平方米,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12.6平方米,区每万人拥有医生51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91万元。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