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采访是被新闻记者广泛采用的一种采访形式,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的新闻采访活动中流行开来后,至今仍在被广泛应用。每年“3·15”消费者权益日前,许多新闻记者都会用隐性采访采集大量素材并集中推出,几乎年年引起轰动。这些年,这种手段虽然不再像民生新闻勃兴之初那样被作为提高收视率的“必杀技”,而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天天采用,但仍如常规武器般时不时地展示其风采。隐性采访之所以大行其道,除了这种采访手法的自身魅力和优势外,还与它独有的社会价值密切相关。
顾理平: 江苏江阴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卓越新闻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法学。先后出版《新闻法学》(1999)、《新闻侵权与法律责任》(2001)、《隐性采访论》(2004)、《新闻权利与新闻义务》(2010)、《社会新闻采写艺术》等学术专著9部。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先后在《当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杂志开设学术研究专栏。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闻侵权与法律责任问题研究”等科研项目近1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