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西方科学哲学前沿中的后现代转向
在线阅读 收藏

科学哲学和人本主义哲学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两大基本思潮和内容,是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坚持西方科学哲学和人本主义哲学的互补与统一是理解当代西方社会经济形态的逻辑和意义的出发点。西方科学哲学生成、发展演化的基本历程和路径是一条从追求完全形式理性的逻辑主义、面向现实和案例分析的历史主义到多元化和相对化的后现代主义路径;而其分析方法和前沿进展中思想上的趋势特征是从静态到动态,从线性、非线性到动态演化的。

20世纪60年代后,以超越时空的元标志为导向的西方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经历了人文主义导向的“历史学转向”、“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修辞学转向”之后,沿着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经验”和注重情景、语境分析的道路,以“解构战略”为导向,追求更大范围的视界融合和认知融合,闪耀着不同凡响、有别于科学哲学经典时期的智慧光芒,构成西方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甚至地理学等自然科学创新发展的可资利用的基础性、先导性思想。

后现代科学哲学以奎因的认识论的整体论为发端,以维特根斯坦等的分析哲学及语言哲学的意义论为契机,受启于科学哲学内部历史学派的库恩的不可通约思想和费耶阿本德的“怎么都行”的极端多元主义思想等,以反唯理主义的“理智运动”、新的“文化经验”和批判性的“解构战略”为方法论,表现为一种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和反表征主义的思想趋向性。

后现代科学哲学吸收了语境论的优点,在历史、社会、文化、心理分析的基础上借鉴了现代解释学、修辞学对于文本分析、解释、解读的方法论立场,希望通过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和反表征主义来实现本体论与整体论的结合,并达到理论模型与意义理论的统一,科学认识论与自然主义认识论的统一,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