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道教思想史研究——《中国道教思想史》成果简介
在线阅读 收藏

四川大学卿希泰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道教思想史》(项目批准号为96AZJ007),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课题组成员有:詹石窗、盖建民、张泽洪、李刚、郭武、张钦、江峰、周冶。

道教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它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它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都有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从其渊源来看,它对中国古代许多思想文化都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正因为如此,古代的许多思想文化都汇集于道教,借助道教经典存留下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道教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道教思想史是以“道”的基本信仰为核心、以延年益寿和羽化登仙为理想目标而形成的,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观念体系及其发展变迁、社会作用的历史,它是道教文化研究的基本构成之一,也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分支领域。围绕“道”这个核心,道教从修道成仙的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展开探索,从而建构了独具特色的修道思想体系,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宇宙观、生命观、人生观、神仙观、道德观、价值观、社会观、历史观、发展观等许多方面。经过长期发展,道教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养生思想、文学思想、艺术思想、生态思想、科技思想以及各种方术思想、斋醮科仪思想等等。在具体活动过程中,道教与儒教、佛教之间还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该成果围绕上述诸多专题,以人物、道派、经典为基本对象,对其思想由来进行稽考和分析,共分六编三十八章。第一编,论析道教思想渊源。从上古宗教思想观念与易学、阴阳家思想的考察入手,进而阐述道家、神仙家思想、儒家、墨家思想与谶纬神学、医学养生与术数学思想由来、变迁以及在道教思想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第二编,论析魏晋南北朝的道教思想。一方面围绕此时的《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上清经》、《抱朴子内篇》、《黄帝阴符经》的一系列经典展开思想诠释;另一方面,抓住此时的道派和主要人物,透析此一时期道教思想的内涵及其时代特征。第三编,论析隋唐至北宋的道教思想。着眼于“重玄学”、“心性说”、“服气论”、“修养观”内涵的解读,进而对《易》、《老》、《庄》等道教经典诠释学予以梳理,发掘其深层意蕴。第四编,论析南宋金元至明代中叶的道教思想。侧重考察了神霄派、清微派、东华派、天心派、金丹派南宗、净明道、太一道、真大道、全真道等南宋以来新道派的理论建树和时代特质;与此同时,也对此时道教斋醮科仪的救度思想、劝善思想、科技思想等予以阐述和评估。第五编,论析明代末叶以来的道教思想。从全真龙门派的内丹性命学和三教合一思想的考察入手,继而扩展于东、西、中等道教内丹派的理论成就。与此同时,对现代学者关于道教思想研究的成果予以总结,对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问题予以阐发。第六编,论析道教思想的历史影响与现代价值。从民间结社、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明清小说三个领域展示道教的思想影响。最后,从哲学、伦理、医学养生、文学艺术等不同领域对道教思想进行系统总结,对其现代价值作了新的评估。

通过全面梳理,该成果展示了道教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道教思想是一个广博而复杂的体系,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尽管头绪纷繁,但却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是一堆“大杂烩”,而是杂中有序。一方面,修道成仙的思想核心是前后一贯的;另一方面,在不同历史时期道教对修道成仙的具体阐述和论证是不尽相同的。例如,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所追求的主要是通过服食以达到长生成仙、肉体飞升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当时的道教思想家从本体论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他们将神仙论与宇宙生成论统一起来,为整个道教神仙理论体系奠定基础。隋唐五代北宋时期,道教思想家在神仙论与宇宙生成论相统一的成果基础上,逐步把讨论的重心从本体论转向心性论,并且出现了由外丹服食逐步向内丹修炼转化的趋向,道教理论逐渐体系化,以“道”为核心的自然观、社会观和神仙观渐趋完整。南宋金元至明代中叶,则出现了强调通过内丹修炼达到精神成仙的新道派,该道派斥责巫法邪道,鄙弃肉体飞升之说,强调精神不死,这在教理教义方面可谓一大变革。明代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显露其衰落趋势,道教的状况也发生变化。这个时候,道教活动的重点便由上层转向民间,甚至和民间的某些秘密宗教结合起来。虽然,修道成仙的基本思想仍然保持未变,但却向世俗化和通俗化的方向回归。事实说明,从东汉张陵创教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为止,道教修道成仙这一核心思想的发展和演变是有一个基本脉络存在的。

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道教思想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该成果开拓了道教思想研究的新领域,主要有三个特色:

第一,研究方法,中西统合。在分析历史上某一个具体道派或某一部具体的道教著作、某个具体人物的时候,不是停留于表面现象,而是尽可能进行具体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传统的经学训诂方法与西方符号学、文化哲学等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论述风格。

第二,鉴别史料,揭示奥秘。文献史料是成功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但仅有文献史料,如果不能鉴别,就可能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之中。该成果在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回归于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对史料进行甄别和分析,通过深入解读,发现了蕴藏于道教经典中的生命思想奥秘,展示了道教思想的内在生命力。

第三,谋篇布局,开合有序。该成果遵循历史与逻辑一致的原则,在结构上采取“导论”、“纵论”、“合论”的“工”字形篇章结构方式。先是一般性讨论,而后是依照历史顺序考察各个时期的道教思想面貌,最后再从横向角度综合概括,从而使其基本论点得以有序展开。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