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宋代四川语音研究——《宋代四川方音研究》成果简介
在线阅读 收藏

南京大学刘晓南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四川方音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2BYY022),最终成果为专著《宋代四川语音研究》。课题组成员:罗雪梅。

发轫于清代的汉语语音史研究,数百年来,经历代学人努力,研究不断深入,论题不断细化,由通史向断代史发展,逐渐突破专注于通语史的单线研究的传统,将研究的触角深入至历史方言,开拓出一片方音史研究的新天地,形成各别方言史与通语史多线条有机结合研究的模式。这种“散点多线”式的研究思路,通过方言语音的历时纵向探讨与断代横向比较,以立体地展现汉语历史语音丰富多彩的存在方式、深入探讨通语与方言或方言与方言之间通过复杂的接触、渗透与交融而发生演变的历史过程,从而全方位地描写汉语语音的历史发展。毫无疑问,由于在汉语史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方音史已成为当今历史语言学的学术发展前沿阵地。“宋代四川语音研究”就是这样一个处于学术前沿的课题,她既是汉语语音史的断代研究,又是汉语历史方音的研究。

课题组选取宋代巴蜀文献或与巴蜀相关的文献,包括诗词用韵、经传注疏、诗话词话、笔记小说、文集诗集、谱牒史乘等数百种文献,运用历史文献考证与历史比较相结合的“新二重证据法”,从这些历史文献语言中,钩稽语料,加以“小心的求证”,确定包含于其中的宋代四川地区汉语的语音特点。通过系统的整合,首次尽可能全面地描写了约一千年前位处我国西部的四川地区语音概貌,并通过与同时代其他地区方音的横向比较、与先宋以及现代四川语音的纵向发展的探讨,作出宋代方言版图上“闽蜀相近”的重大发现。在这个基础上,就宋代四川方音的历史地位、它与现代四川方音的关系等重大问题,作出富有新意的论证,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从而填补了汉语语音史和方言史的一个空白。其主要内容,可分“考证”与“比较”两题述之。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