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集团营销协同实现机制研究——基于企业社会资本的视角》内容提要
在线阅读 收藏

企业集团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在各个国家普遍存在,并在其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企业集团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30多年来,我国企业集团蓬勃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集团管理的核心主要体现为“权变管控,协同运作”。其中,权变管控即指集团母公司根据内外部环境,权变选择管控模式与管控手段对子公司实施相对集权或相对分权的管理,以实现集团的整体战略目标。而协同运作,则是指集团母公司通过创造共享平台、提供公共资源而为子公司创造价值,使子公司间协调运作,最终实现集团内部“2+2>5”的协同效应。权变管控体现了母子公司间的纵向关系,而协同运作则主要涉及子公司间的横向关系。权变管控是协同运作的前提,而协同运作则是权变管控的重要目标。成员企业间的协同是企业集团持续性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协同管理已成为集团公司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集团子公司之间的协同点主要存在于营销与研发等价值链环节,子公司间通过这些环节的协同能够获得更大的协同价值。集团子公司之间的营销协同可以有效降低营销成本,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但相对于我国企业集团快速发展的现状,理论研究尚滞后于集团管理实践的需求。而且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集团整体管理,而涉及市场营销等具体职能领域的管理研究更显不足。

本书选择了集团公司营销管理这一主题,从企业社会资本的视角对集团内部子公司间横向营销协同的实现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企业集团是一种典型的企业间网络,成员企业之间既存在经济关系也存在各种社会关系。作者基于企业社会资本理论和企业间网络理论提出,企业集团内部网络中子公司间频繁、密切的联结互动形成了丰富的集团内部社会资本,而这些集团内部社会资本为营销协同的顺利实现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作者构建了一个集团营销协同模型,将集团营销协同分为营销资产协同和营销知识协同,探究了结构社会资本、关系社会资本和认知社会资本在集团营销协同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作者进而提出企业集团的营销协同就是一个子公司不断利用集团内部社会资本识别营销协同点、获取并整合利用集团内部营销资源的系统活动过程。其中,结构社会资本保障了营销协同点的识别机会和营销资源的流动通道,关系社会资本和认知社会资本创造了协同双方合作共享、互利互信的氛围,提高了营销资源被整合利用的效率与效果。

为实现预期研究目标,研究过程中根据需要采用了文献研究、访谈研究和调查研究等方法。全书共分7章,首先对企业社会资本、营销资源和营销协同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为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理论分析部分,对企业集团的网络化演变与企业社会资本视角的集团营销协同进行了理论阐释,并分析了营销协同的实现过程,然后结合文献回顾和实地访谈,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并构建了概念模型。为了检验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选取成立3年及以上的集团成员企业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统计软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获得以下结论。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