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图书馆(community library)指的是建立在社区(村)内的图书馆或图书室,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是当地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公共图书馆主要使命中第9项即为“保证市民获取各种社区信息”,是市民生活中的“第二客厅”“第二起居室”。在国外,社区图书馆是最重要的一类图书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晚期,它的办馆理念及发展思路深深植根于当地文化与居民价值观中。在国内,社区图书馆是近几年才开始起步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社区图书馆,十七大则把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可见国家对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社区图书馆建设也相应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在上海、广东、南京、大连、武汉、北京等地业已取得显著的成果。
笔者对威海市社区人口数量,社区图书馆现状,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图书馆(下简称哈工大馆)、山东大学(威海)图书馆(下简称山大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下简称职教馆)和威海市公共图书馆(下简称市馆)的人力、纸质书刊、数字资源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社区图书馆理念,构建出符合威海特色的社区图书馆与市公共馆、高校馆等多方资源共享的新型社区图书馆联盟蓝图,并通过集统一检索平台、认证平台、馆际互借系统、参考咨询系统等于一体的虚拟联盟体,借助网络向公众提供数字化的社区信息服务,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城市社区的信息中心、学习中心,成为社区所有居民分享学习和成就梦想的家园,以期推动威海市文化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