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基层社会的变迁及趋势,无论是针对国家的退出或进入,抑或关于传统因素的复兴或消失,其分析的起点仍是从基层社会复杂的权力结构和权力运作开始的。这种结构和功能上的复杂化不仅仅指作为权力运行主体的复杂多元,还指权力的生成环境和演进规律。在传统的权力理论中,权力是一种所有物,是压制性的外在控制,而在福柯看来,权力是多形态的,是作为“关系”出现的策略,是生产性的实践,既然“权力不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所有权,而应被视为一种战略,它的支配效应不应被归因于‘占有’,而应归因于调度、计谋、策略、技术、运作”(福柯,2013:28)。日常生活中的权力具有自在性、经验性和实用性,作为自在的生活表露、实用的生活技巧和经验性的生存策略在不断地重复和演化,显现为社区邻里空间的一个又一个“事件”,化约为寻找基层社会变迁的历程与轨迹的逻辑线索。
在阐释社区邻里权力时,首先,将权力置于其衍生和运作的社会情境中考察,各种性质的权力可能因不同的社会场景而结盟抑或冲突。其次,把权力这种分析工具尽量化约为日常生活或行为方式的一部分,即关注活生生的人及其权力操作策略。这就不应仅仅从宏观着眼来考察权力结构,而应充分还原权力的运作场景和实践过程。孙立平、李猛将此归纳为关系-事件或过程-事件理论,即通过“深描”作为权力关系的事件去展现事件的权力关系。同时,已有的基层权力研究多从静态出发,或者只从组织结构入手,而不是着力于关注那些无时无刻不起作用但又十分微妙丰富的本土性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保持方法论上的高度自觉和立足本土的在场意识。
本章将社区居委会置于分析的中心,从邻里政治及其权力运作切入,考察后单位时代居委会在基层社会的权力操作策略和运作逻辑。通过呈现居委会动员群众参与、争取居民认同的技术与手段,笔者试图揭示行政权力是如何通过行动和话语渗透到市民日常生活的,以此发现社区生活的国家在场及其治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