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动机、规模和挑战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Motives,Scope,and Challenges2164395

文章框架:中国的长期目标是成为亚洲的主导力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它必须付出尽可能多的代价;中国必须把“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与上海合作组织的任务相结合;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内成员国间的联系和交流将是中国进一步发展多边关系的关键;在金融改革方面,中国建议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等金融机构来执行;在合作和协调方面,中国提出可以使用现有论坛或机构——上海合作组织(SCO)、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中阿合作论坛(CASCF)和亚欧会议(ASEM)等。

观点摘要:

1.中国的长期目标是成为亚洲的主导力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必须付出尽可能多的代价,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必须保持平衡。颇受俄罗斯影响的中亚地区,正日益成为中国的亚洲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也将“踏入”其他国家(如印度)的领土。在中巴经济走廊的影响下,中国有宏伟的计划支撑巴基斯坦,但在“不胜其烦”的印度附近开展工作,中国可能需要小心行事。对于“一带一路”的参与国,中国必须采取更为成熟的发展政策,避免发生给予承诺却未能兑现的情况。中国必须把“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与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成立于上海,目前的成员包括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和巴基斯坦将在之后成为该组织正式成员)的任务相结合。上海合作组织的任务包括各国在区域安全方面的军事合作以及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合作。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寄予厚望”。加强组织内成员国间的联系和交流将是中国进一步发展其多边关系的关键。将印度纳入中国的长期计划并非易事,但使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密将是推行这一计划的明智之举。

2.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理由是无法抗拒的。亚洲地区将从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的跨境投资以及减少的贸易壁垒(经济和物流方面)中受益,特别是中亚地区。通过寻求与欧洲(可能的话,非洲也会包括在内)建立更好的联系,这项倡议有可能影响遍及60个国家或30亿~40亿人的生活。然而,对会有多少人和经济体将从“一带一路”倡议中受益的估计还很模糊。关于金融改革,中国建议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等金融机构来执行。而私营部门在金融方面的作用还是不确定的。在合作和协调方面,中国提出可以使用现有论坛或机构——上海合作组织(SCO)、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中阿合作论坛(CASCF)和亚欧会议(ASEM)等。中国希望使用类似于谅解备忘录、双边试点项目以及其他的传播媒介来扩大其交易网络和贸易协商范围。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