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滨海湿地/人工湿地分布
在线阅读 收藏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地球三大自然生态系统,在维持人类生活环境、提供各类资源和能源、抵御自然灾害、缓解环境污染以及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湿地公约》)从管理和保护湿地的角度将湿地定义为:“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及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含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湖泊、沼泽、河流、近海与海岸等自然湿地,以及水库、稻田等人工湿地。我国政府也基本采用了这一概念,将我国湿地分为滨海湿地、内陆湿地和人工湿地三大类型。自1999年起,国家林业局先后组织了2次全国范围的湿地资源调查。但受到当时一些技术和管理等因素的限制,一些重要的湿地类型(如潮间带、水稻田等)并没有给出确切的全国地理空间分布,这显然不利于我国湿地的管理。综合利用最新的卫星数据以及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本报告基于我国滨海湿地潮间带、红树林以及人工湿地(水稻田)等进行全新的遥感制图,统计分析了这些重要湿地类型的全国分布与变化状况,对深入了解我国湿地分布及变化、湿地管理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