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汤显祖在广东的那些事儿
在线阅读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6年讲座精选(上、下册)

今年适逢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两个世界文化名人逝世400周年纪念。20世纪初,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代戏曲史》中,首次把莎士比亚、汤显祖并列,倏忽已近百年,历经400年风雨雷电,今天一并来纪念,意义很不一般。而且,今天的纪念,更加入了极为重要的命题,汤显祖与岭南文化有着血脉绵延、千丝万缕的联系,汤显祖在岭南孕育了《牡丹亭》、胎教了《牡丹亭》。

莎士比亚的研究和传播非常广泛。莎士比亚于1599年创作著名历史剧《亨利五世》,着重描写英法阿金库尔战役。由农民和部分贵族组成的英军在极为困难的劣势中击败了数倍于己的由贵族组成的法军,莎士比亚对这一战役的描写,后来被作为英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必修课。亨利五世在阿金库尔战役的著名演说中,读出来的只有“怕”字,怕人多势众的法军,怕没有信心的士兵,更怕上帝不公正。战役结局是恐惧战胜了高傲,农民战胜了贵族。恐惧,是文明的凿子,是制胜的利器,恐惧成了英国的一种文化精神。

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化中无处不在。《罗密欧与朱丽叶》,家喻户晓,源于《麦克白》的《纸牌屋》疯靡世界,其音乐舞蹈也凸显莎翁强烈的存在感。英国有句流行语,“宁可舍掉一个印度,不可舍掉莎士比亚”。英国文化,包括西方文化,很注重文化软实力,强调人的精神、灵魂。而我们对于汤显祖的研究比较乏力,传播也比较苍白,很多人不知道“临川四梦”,也不了解《牡丹亭》,更不知道汤显祖与岭南有什么样的关联。

2004年4月,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中国的大陆、香港暨台湾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开始在世界巡演,给这门古老的艺术赋予青春的喜悦和生命,在美国上演时场场爆满。可以说让欧美“惊艳”,甚至“疯掉了”,系1930年梅兰芳赴美演出后最大的轰动。大学生以懂昆曲为荣。“世间只有情难诉”,“相思莫相负”,“古今同一梦,青春牡丹亭”,成为这个时代的流行语。这是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一个真实吉兆。我作为青春版《牡丹亭》的一名义工,已经10年,也深感荣幸。

白先勇在《牡丹亭》演出100场纪念庆功宴上提出:要让中国每个大学生都能够看一次《牡丹亭》。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牡丹亭》作为中国传统优秀的昆曲剧目,作为一席顶尖美学盛宴,就可以一代代传承下去。

汤显祖从小聪明好学,21岁中举,34岁中进士,后历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明万历十九年(1591)因不满朝廷腐败,而上《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抨击朝廷,触犯神宗皇帝而被贬岭南。汤显祖在徐闻做典史,后来就到了浙江遂昌做县官,400年后的今天,遂昌举办汤显祖文化节,影响很大,群众性的昆曲比赛,举办了好几年。江西抚州是他的家乡,也有很具规模的纪念活动。广东这个月在徐闻召开《岭南行与临川梦——汤显祖学术广东高端论坛文集》,开展系列纪念活动。

究竟汤显祖与岭南、广东有怎样的联系?

浙江大学教授徐永明根据哈佛大学CHGIS即“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徐朔方撰写的《汤显祖年谱》,查出汤显祖的人生路径和活动地点以及其经纬度。

汤显祖的人生路径和活动地点以及其经纬度

在汤显祖活动的29个城市中,有12个属于岭南(含澳门、琼州)(徐永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几种可视化途径》,见《岭南行与临川梦——汤显祖学术广东高端论坛文集》,花城出版社2016年版,第183页),这个可视化的展示,证实汤显祖与岭南的紧密思想、文化关系,纬度误差只是把开平长沙误作湖南长沙。

下面谈一下“汤显祖在广东的那些事儿”,谈一下汤显祖的岭南行孕育了《牡丹亭》。汤显祖有6条金句,透视了他的哲学、文化思想,以及在岭南的种种顿悟。

第一句话,“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反映了汤显祖被贬以后的心情。他被贬广东以前只写了《紫钗记》,另外三个梦《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是被贬岭南之后写的。这句话反映了他被贬岭南后的心情,是花都已经开了又凋谢了,岁月没有老,还有希望,因为牡丹还没有开。在岭南,他得到了别样的文化熏陶,六祖思想的冲击、海外贸易的景象,异域的山山水水,让他视野开扩、脑洞大开。他的心情有很大变化。汤显祖在岭南留下两处遗址,一是徐闻的贵生书院,二是到东莞(今深圳南头),探望友人祁衍曾遗孤,看到黄舒的墓,还写了一篇《东莞县晋黄孝子特祠碑》,刻为碑文,以表彰孝子黄舒,这黄舒正是深圳南头人,黄舒行孝影响深圳千年,成为深圳地区南北文化大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参山乔木”成为“新安八景”之一。黄舒墓成为深圳历史坐标。

苏东坡弟弟苏辙被贬到雷州以后,生不如死。看看他的诗文,什么东西都看不惯,度日如年,盼望皇帝把他早点召回去。韩愈当年到潮州,对广东感觉也不好。广东地处边缘,西学东渐,但对中原来的人非常包容。韩愈在广东名声很大,广东人把他作为贤人供养起来。其实贬官的生活安逸自在,游山玩水,吃吃喝喝,甚至被贬成了一种荣耀,被贬,拥戴者就多了,身价也随之提高。苏东坡在广东吃蚝,写信给他儿子,说:广东生蚝很鲜美,你来了,我会请你吃,但此等美妙事,不可与人言。如果把历代被贬的文人心境做个比较研究,是很有趣的。

汤显祖在广东的心态是相对平和的。翻过庾岭小梅关,便入广东的南雄县境,从南雄乘船顺浈水南下,在韶关附近的曲江县城芙蓉驿站住下,曲江县城东南的曹溪之畔便是南华寺,受刘应秋之托,汤显祖要看看六祖惠能留下的衣钵是否还存在。

他在广州停留20多天,在澳门停留三四天,关于他在徐闻多长时间有争论,有的说一年,有的说8个月。粤北整个片区他都游览了。之后到粤西去上任。又去粤东。后来又从广州到澳门。

牡丹花有“国色天香”之誉,色泽艳丽,富丽堂皇,是花中之王。它的品种很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

元代诗人刘敏中描写牡丹是“栽时白露,开时谷雨,培养功夫良苦”,过了谷雨,春天将尽的时候,牡丹才开,牡丹抓住春天的尾巴,那是宋诗中所说的“千金不惜买繁华”的意境。“牡丹还早”带有点哲学意味,人生有上有下,有起有落,有哭有笑。过去了就过去了,现实点,依然要看到未来,未来就是“牡丹还早”,未来还是有希望,“花开,花落,花还早”,从自然的现象来看是这样,莎士比亚正好讲过一句话,“一切过去皆是序幕”。从哲理上看,是积极向上、眼界开阔的心境。

看昆曲的时候,当春香念道“牡丹还早”时,拖音很长,昆曲腔调里的拖音,让人感到回肠荡气。整个气氛余音袅袅,韵味无穷。“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那是一种力量的张扬,一种“繁华”愿景的诉求,一种忍耐的陶冶。

拜谒禅宗六祖。汤显祖感慨万千悟道:“新州百姓能如此,惭愧浮生是宰官。”也就是说,作为百姓,六祖能够创造一门禅宗教派,而我作为朝廷的官,什么都没有做成,感觉很惭愧。从皇朝思想开始向民间思想转换。

这第二句话,讲到禅宗。在研究六祖的时候,常常会涉及两个故事,一是比喻印度的,二是比喻中国的。印度的故事说,你想当宰相,到朝廷里面做官,你头上要顶上一罐烧滚的热油,顶着这罐油走,旁边出现了美女你也不能斜视,油不会倒出来,你这个宰相就能做成,在路上遇到什么问题,你都不能旁顾左右,就是说你遇到任何情况,你心里面要安定,这样才能够顶着这罐油走到终点,这就成功了。这在印度教里面叫“定”,心里面安定的定。

中国有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个父亲要传授偷窃智慧给他儿子,父亲是个惯偷,一进房门就知道贵重宝物藏在哪里,他把宝物包上以后,就把儿子推进柜子,把柜子锁上,自己马上就跑。主人回来了,儿子在柜子里学老鼠叫,啃衣服。主人以为是老鼠在里面,没有注意,就没去抓他。后来这个儿子跑出来,被人发现以后,在路上搬了一块石头,丢在井里,追的人以为他投井自杀了,就没有再追。后来父亲告诉儿子,偷窃的技法,就是我刚才教你的这个套路。中国人把这种做法叫“慧”,一个是“定”,另一个是“慧”。心性上不迷乱,也不愚昧。胡适对比印度和中国文化时,举了这两个极端的例子。“圆通定慧”,这在中国武侠功夫秘籍中是个关键词。

岭南到了六祖慧能的时代,文化发展到了最高峰。有学人认为当时岭南文化就是中华文化中心,慧能是个标杆。他很清高,皇帝请了他好几次,他都没有去,说身体不好。

汤显祖到岭南来,悟出慧能智慧,写出了“新州百姓能如此,惭愧浮生是宰官”这样的金句,有很丰富的思想。他到岭南以后,写了一封信给金陵友人师惟审,说得很得体:“弟在岭海,如在金陵。清虚可以杀人,瘴疠可以活人”。也就是说,瘴疠之地的岭南,跟繁盛之地的南京毫无二致。广东这个地方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苏东坡、韩愈、苏辙、寇准对蛮荒之地都很难融入,或度日如年,或生不如死。汤显祖到了徐闻,也是夜不能寐。但这封信透露汤显祖面对逆境,随遇而安;在清虚瘴疠之间寻求一种舒张和平衡,是一种大智慧。

汤显祖在岭南游历了十几个地方以后,变得很豁达。这是第三句话。

在20世纪80年代,深圳有人提出,深圳文化有没有祖宗?经过几十年发展,现在还会不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文化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以往对文化的理解很狭隘,文化不只是文化局的文化。对文化的理解,据说有260多种,我采纳德国迈尔词典的说法,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还包括制度文化,是一种大文化概念。为表述方便,文化与经济乃一个铜钱的两面。

全世界最瞩目的美国大片,它的文化附加值、经济附加值都相当高。除了典籍,很多文化附加在文人身上。包公在粤西做了几年官,我们就要写包公;苏东坡在惠州做过官,我们就要写苏东坡,连他的妾室也不放过。文人行踪里面很多内容可以是文化的承载体。

除了典籍、人物,传说、习俗也是文化的承载物。文化的存在可以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说,杨贵妃吃的荔枝,是哪儿产的?是从哪儿运送去的?四川?海南?广东?长期存有争论。广东荔枝也因利玛窦而闻名于世,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广东有很多“欧洲人从未见过的水果”,“当地人把这些水果叫作荔枝和龙眼”。这事我们后面再详细讲。

第四句话,汤显祖有诗说“二子西来迹已奇”。这个“二子”,就是意大利的利玛窦教主和特·彼得利斯,利玛窦是“西学东渐”的第一人。澳门是西方文化沿中国东南沿海而形成的一条中西文化走廊原点。马六甲海峡开通以后,西方人主要是传教士第一次从马六甲进入澳门,然后在肇庆居住一段时间。汤显祖在这首诗里说,利玛窦和另一个传教士特·彼得利斯,来到端州(肇庆),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大文化事件。利玛窦到中国以后,首先绘制了中国第一张世界地图,当时的清朝皇帝搞不清楚意大利、葡萄牙在什么地方,常常把意大利、葡萄牙笼统称为欧洲,没有具体地理上的概念。利玛窦在中国写了很多书,还学了中国画。他在东西方文化传播上面功高至伟,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很崇高的地位。后来他在北京去世,“文革”中其墓地被红卫兵毁掉了,“文革”后重新把他的墓地恢复。汤显祖是否跟他见过面?这是值得探究的课题。汤显祖在端州闻说“西学东渐”的第一人,此外端州伏四水之便利,据两广之要津,“水驿连三峡”,“人家各一溪”,“烟雨一秋迷”,以及“尊六祖而不轻八祖”,端州的秀丽山水和深厚人文,对他的学问和思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第五句话,汤显祖在《牡丹亭》里说:“天下人古怪,不像岭南人。”这句话挺让人琢磨,作为蛮荒之地偏居地角的岭南是异质的、个性化,有别于“天下”的存在。据徐朔方考据,在25岁以前,汤显祖已经跟岭南官吏有来往。广东人带给他的信息、文化、熏陶决不同于他在内地包括江西、金陵所接受的文化。

梁启超讲,广东人对西方人的态度,既不拒之,也不畏之。广东开放早,唐代就有约二十万华侨出国了,他们见世面比较早,很多人了解外面的世道。另外,面临海洋,还萌生一种海盗文化。满载而归的渔船可能遭遇抢夺,还会发生海难事故等,命运难测,使得广东沿海居民都有一种彪悍、威猛的秉性。这种广东文化视角的多元,藏有一种包容性。在“非典”肆虐期间,最淡定的是广东人。因为蛮荒,因为“下南洋”,因为挖金山,因为背井离乡,因为漂泊流离,在原始的地方催发出来的,在艰苦的环境里面挣扎的,产生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不畏惧狂风暴雨,不害怕困苦灾难。

这样一个开放的崭新世界,让汤显祖在澳门看“花面蛮姬”也就是“鬼佬”“鬼婆”、外国美女;看海外贸易,“十日过交栏(印尼),十二帆飞看溜还”,从越南到印尼,10天来回;另外,看广东定期“互市”,也就是当时的交易会。

如黑格尔所说,“海洋和河流使人接近,反之,山岳使人分离”。相对中原传统文化累叠融淀、封闭稳定,岭南是另一番景象。在讨论地域文化时,一味强调中原文化对岭南文化的影响,一味渲染岭南的瘴疠、蛮荒而忽略两种文化的双向影响和交流,我以为是偏颇的。需要补补偏、救救弊。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岭南荔枝运送长安的旷古奇迹,都是有力的佐证。

杜牧诗里使得“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这荔枝来自何处?四川?海南?闽南还是广东高州?长期存有争议。我认为:粤北高山上的西京古道,据考证是为了送荔枝而修建的,此其一。2004年,随着坐落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的唐代大宦官高力士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完成,考证了高力士是当年容城所辖14个州中的潘州(今广东高州)人,专家在解读高力士生平墓志铭时,发现当年驿马传送进宫供杨贵妃享用的荔枝,是一种产自高力士与杨玉环家乡名为“白玉罂”的优质早熟荔枝。高与杨都是容州都督府人。高力士家乡高州距杨玉环家乡容州普宁县仅100公里,高力士作为皇帝和杨玉环的忠实宠臣,介绍家乡的佳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此其二。

山高路远,保鲜期极短,高州的“白玉罂”是怎样运到长安的?2010至2012年,我去了高州三次,调查民间说法。高州早熟荔枝,在果熟前一个多月,连树枝带果截枝,然后用泥巴把截枝口包扎起来,整棵整棵的树枝经南岭山脉,越过崇山峻岭进入湘江,通过秦岭运到离长安最近的驿站,荔枝果在泥土护养下逐渐生长成熟,随即摘下果实,放入竹筒内密封之,最后用快马送到长安。这个说法比较靠谱。此其三。根据这三点,私意以为,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送到长安的荔枝就是高州的“白玉罂”。运载方式也并非清人早已质疑的“昔有七日至长安”“怠妄”之说(清吴应奎《岭南荔枝谱》)。“一骑红尘”,让我们看到朝廷的劳民伤财,极度奢靡,也折射岭南作为边陲的艰难历程、无比智慧。

“残余片段,以窥测其全部结构”,陈寅恪所揭示的方法论,让我们看到汤显祖的岭南行一路美梦不断,苍梧梦,顿教梦,海洋梦,梅花梦,以及荔枝公案中跃动的民间传说和沉淀史籍中折射的汤显祖一语中的的“天下人古怪,不像岭南人”的独异的岭南文化生命和精神。这类岭南“残余片段”,在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比比皆是,如第二十三出《冥判》中,汤显祖借末与净之口,历数了30多种岭南行所见到的花色品种。又如,在第五十五出《圆驾》中,为岭南吃槟榔习俗辩解:(生)老平章,你骂俺岭南人吃槟榔,其实柳梦梅唇红齿白。再如,在第二十二出《旅奇》中写了被贬岭南的历程:“香山岙(注:澳门)里打包来,三水(注:恩平、开平、阳江)船儿到岸开,要寄乡心值寒岁,岭南南上半枝梅”,现实与戏文互相映照。凡此种种,也窥测和叠加出《牡丹亭》的“全部结构”。

第六句话,在《牡丹亭》里讲到人性人情,有“世间只有情难诉”“相思莫相负”句,白先勇当年选择《牡丹亭》并赋以“青春版”,因为这是一个青春恋爱题材。对年轻男女可以产生极大冲击力,这也是大学生喜欢这个戏,相当多年轻人也因此爱上昆曲的原因。

徐闻是南海和北部湾海水交界的地方,是神州之角大陆之尾,海水为两色:湛蓝色和灰蓝色,其“接吻浪”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内有精魂,为世间一绝。这个圣地是爱情最坚贞的地方,引动汤显祖“情难诉”“相思莫相负”的无限情思和生命追求。

归结一下,汤显祖在广东结识三个朋友圈,一是金陵旧友,二是岭南新友,三是做生意的一帮朋友。他在思想和文化上经历了三个转轨,一是从内陆的封闭向海洋的开放转轨;二是从皇朝向民间转轨;三是由瘴疠苦难向情之大本转轨。

20世纪60年代,我在阳江住了很长时间,阳江的渔民生活让我很震撼。每天下午4点多钟,女的都在海边等男的回来,一回来就一定选最好的海鲜大吃一顿,阳江话是要“吃胀”,夜晚跟老婆拼命做爱,他们的子孙非常多。命运多舛,前途难测,不知道下一次下海,还有没有命回来。大海带给人的信息是生死不确定,这也给汤显祖的思想和理念以强大冲击。他在写《牡丹亭》时悟道:情之大本。这也就是清代戏剧家洪昇评述的生死在肯綮之间。

文化是交流的、多元的、互补的,不能说哪个文化优或劣,一种文化可以影响、感召另外一种文化,可以融合另一种文化。文化的征服,是最后的征服。世界上所有的竞争,最后的竞争都是文化的竞争。这就是莎士比亚在英国乃至世界上有这么强大的存在感的原因所在。汤显祖在岭南、在广东孕育了《牡丹亭》,胎教了《牡丹亭》,《牡丹亭》这个儿子生下来是不是靓仔,智力高不高,都是由岭南行决定的。汤显祖被贬岭南,有繁花易落、青春已逝的惆怅,但吸吮着密结于瘴疠、临海、异域的中西交汇的岭南文化元阳,而获得一种全新的、自由的、体验式的历史感受和思想源泉,铸就了“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的刚毅坚强的个性和创造不懈的精神。今天我们纪念汤显祖这位世界文化名人的时候,就是要把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符号、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作为一种经济的附加值来看待。

');" class="a2">收藏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6年讲座精选(上、下册)

今年适逢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两个世界文化名人逝世400周年纪念。20世纪初,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代戏曲史》中,首次把莎士比亚、汤显祖并列,倏忽已近百年,历经400年风雨雷电,今天一并来纪念,意义很不一般。而且,今天的纪念,更加入了极为重要的命题,汤显祖与岭南文化有着血脉绵延、千丝万缕的联系,汤显祖在岭南孕育了《牡丹亭》、胎教了《牡丹亭》。

莎士比亚的研究和传播非常广泛。莎士比亚于1599年创作著名历史剧《亨利五世》,着重描写英法阿金库尔战役。由农民和部分贵族组成的英军在极为困难的劣势中击败了数倍于己的由贵族组成的法军,莎士比亚对这一战役的描写,后来被作为英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必修课。亨利五世在阿金库尔战役的著名演说中,读出来的只有“怕”字,怕人多势众的法军,怕没有信心的士兵,更怕上帝不公正。战役结局是恐惧战胜了高傲,农民战胜了贵族。恐惧,是文明的凿子,是制胜的利器,恐惧成了英国的一种文化精神。

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化中无处不在。《罗密欧与朱丽叶》,家喻户晓,源于《麦克白》的《纸牌屋》疯靡世界,其音乐舞蹈也凸显莎翁强烈的存在感。英国有句流行语,“宁可舍掉一个印度,不可舍掉莎士比亚”。英国文化,包括西方文化,很注重文化软实力,强调人的精神、灵魂。而我们对于汤显祖的研究比较乏力,传播也比较苍白,很多人不知道“临川四梦”,也不了解《牡丹亭》,更不知道汤显祖与岭南有什么样的关联。

2004年4月,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中国的大陆、香港暨台湾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开始在世界巡演,给这门古老的艺术赋予青春的喜悦和生命,在美国上演时场场爆满。可以说让欧美“惊艳”,甚至“疯掉了”,系1930年梅兰芳赴美演出后最大的轰动。大学生以懂昆曲为荣。“世间只有情难诉”,“相思莫相负”,“古今同一梦,青春牡丹亭”,成为这个时代的流行语。这是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一个真实吉兆。我作为青春版《牡丹亭》的一名义工,已经10年,也深感荣幸。

白先勇在《牡丹亭》演出100场纪念庆功宴上提出:要让中国每个大学生都能够看一次《牡丹亭》。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牡丹亭》作为中国传统优秀的昆曲剧目,作为一席顶尖美学盛宴,就可以一代代传承下去。

汤显祖从小聪明好学,21岁中举,34岁中进士,后历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明万历十九年(1591)因不满朝廷腐败,而上《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抨击朝廷,触犯神宗皇帝而被贬岭南。汤显祖在徐闻做典史,后来就到了浙江遂昌做县官,400年后的今天,遂昌举办汤显祖文化节,影响很大,群众性的昆曲比赛,举办了好几年。江西抚州是他的家乡,也有很具规模的纪念活动。广东这个月在徐闻召开《岭南行与临川梦——汤显祖学术广东高端论坛文集》,开展系列纪念活动。

究竟汤显祖与岭南、广东有怎样的联系?

浙江大学教授徐永明根据哈佛大学CHGIS即“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徐朔方撰写的《汤显祖年谱》,查出汤显祖的人生路径和活动地点以及其经纬度。

汤显祖的人生路径和活动地点以及其经纬度

在汤显祖活动的29个城市中,有12个属于岭南(含澳门、琼州)(徐永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几种可视化途径》,见《岭南行与临川梦——汤显祖学术广东高端论坛文集》,花城出版社2016年版,第183页),这个可视化的展示,证实汤显祖与岭南的紧密思想、文化关系,纬度误差只是把开平长沙误作湖南长沙。

下面谈一下“汤显祖在广东的那些事儿”,谈一下汤显祖的岭南行孕育了《牡丹亭》。汤显祖有6条金句,透视了他的哲学、文化思想,以及在岭南的种种顿悟。

第一句话,“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反映了汤显祖被贬以后的心情。他被贬广东以前只写了《紫钗记》,另外三个梦《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是被贬岭南之后写的。这句话反映了他被贬岭南后的心情,是花都已经开了又凋谢了,岁月没有老,还有希望,因为牡丹还没有开。在岭南,他得到了别样的文化熏陶,六祖思想的冲击、海外贸易的景象,异域的山山水水,让他视野开扩、脑洞大开。他的心情有很大变化。汤显祖在岭南留下两处遗址,一是徐闻的贵生书院,二是到东莞(今深圳南头),探望友人祁衍曾遗孤,看到黄舒的墓,还写了一篇《东莞县晋黄孝子特祠碑》,刻为碑文,以表彰孝子黄舒,这黄舒正是深圳南头人,黄舒行孝影响深圳千年,成为深圳地区南北文化大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参山乔木”成为“新安八景”之一。黄舒墓成为深圳历史坐标。

苏东坡弟弟苏辙被贬到雷州以后,生不如死。看看他的诗文,什么东西都看不惯,度日如年,盼望皇帝把他早点召回去。韩愈当年到潮州,对广东感觉也不好。广东地处边缘,西学东渐,但对中原来的人非常包容。韩愈在广东名声很大,广东人把他作为贤人供养起来。其实贬官的生活安逸自在,游山玩水,吃吃喝喝,甚至被贬成了一种荣耀,被贬,拥戴者就多了,身价也随之提高。苏东坡在广东吃蚝,写信给他儿子,说:广东生蚝很鲜美,你来了,我会请你吃,但此等美妙事,不可与人言。如果把历代被贬的文人心境做个比较研究,是很有趣的。

汤显祖在广东的心态是相对平和的。翻过庾岭小梅关,便入广东的南雄县境,从南雄乘船顺浈水南下,在韶关附近的曲江县城芙蓉驿站住下,曲江县城东南的曹溪之畔便是南华寺,受刘应秋之托,汤显祖要看看六祖惠能留下的衣钵是否还存在。

他在广州停留20多天,在澳门停留三四天,关于他在徐闻多长时间有争论,有的说一年,有的说8个月。粤北整个片区他都游览了。之后到粤西去上任。又去粤东。后来又从广州到澳门。

牡丹花有“国色天香”之誉,色泽艳丽,富丽堂皇,是花中之王。它的品种很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

元代诗人刘敏中描写牡丹是“栽时白露,开时谷雨,培养功夫良苦”,过了谷雨,春天将尽的时候,牡丹才开,牡丹抓住春天的尾巴,那是宋诗中所说的“千金不惜买繁华”的意境。“牡丹还早”带有点哲学意味,人生有上有下,有起有落,有哭有笑。过去了就过去了,现实点,依然要看到未来,未来就是“牡丹还早”,未来还是有希望,“花开,花落,花还早”,从自然的现象来看是这样,莎士比亚正好讲过一句话,“一切过去皆是序幕”。从哲理上看,是积极向上、眼界开阔的心境。

看昆曲的时候,当春香念道“牡丹还早”时,拖音很长,昆曲腔调里的拖音,让人感到回肠荡气。整个气氛余音袅袅,韵味无穷。“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那是一种力量的张扬,一种“繁华”愿景的诉求,一种忍耐的陶冶。

拜谒禅宗六祖。汤显祖感慨万千悟道:“新州百姓能如此,惭愧浮生是宰官。”也就是说,作为百姓,六祖能够创造一门禅宗教派,而我作为朝廷的官,什么都没有做成,感觉很惭愧。从皇朝思想开始向民间思想转换。

这第二句话,讲到禅宗。在研究六祖的时候,常常会涉及两个故事,一是比喻印度的,二是比喻中国的。印度的故事说,你想当宰相,到朝廷里面做官,你头上要顶上一罐烧滚的热油,顶着这罐油走,旁边出现了美女你也不能斜视,油不会倒出来,你这个宰相就能做成,在路上遇到什么问题,你都不能旁顾左右,就是说你遇到任何情况,你心里面要安定,这样才能够顶着这罐油走到终点,这就成功了。这在印度教里面叫“定”,心里面安定的定。

中国有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个父亲要传授偷窃智慧给他儿子,父亲是个惯偷,一进房门就知道贵重宝物藏在哪里,他把宝物包上以后,就把儿子推进柜子,把柜子锁上,自己马上就跑。主人回来了,儿子在柜子里学老鼠叫,啃衣服。主人以为是老鼠在里面,没有注意,就没去抓他。后来这个儿子跑出来,被人发现以后,在路上搬了一块石头,丢在井里,追的人以为他投井自杀了,就没有再追。后来父亲告诉儿子,偷窃的技法,就是我刚才教你的这个套路。中国人把这种做法叫“慧”,一个是“定”,另一个是“慧”。心性上不迷乱,也不愚昧。胡适对比印度和中国文化时,举了这两个极端的例子。“圆通定慧”,这在中国武侠功夫秘籍中是个关键词。

岭南到了六祖慧能的时代,文化发展到了最高峰。有学人认为当时岭南文化就是中华文化中心,慧能是个标杆。他很清高,皇帝请了他好几次,他都没有去,说身体不好。

汤显祖到岭南来,悟出慧能智慧,写出了“新州百姓能如此,惭愧浮生是宰官”这样的金句,有很丰富的思想。他到岭南以后,写了一封信给金陵友人师惟审,说得很得体:“弟在岭海,如在金陵。清虚可以杀人,瘴疠可以活人”。也就是说,瘴疠之地的岭南,跟繁盛之地的南京毫无二致。广东这个地方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苏东坡、韩愈、苏辙、寇准对蛮荒之地都很难融入,或度日如年,或生不如死。汤显祖到了徐闻,也是夜不能寐。但这封信透露汤显祖面对逆境,随遇而安;在清虚瘴疠之间寻求一种舒张和平衡,是一种大智慧。

汤显祖在岭南游历了十几个地方以后,变得很豁达。这是第三句话。

在20世纪80年代,深圳有人提出,深圳文化有没有祖宗?经过几十年发展,现在还会不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文化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以往对文化的理解很狭隘,文化不只是文化局的文化。对文化的理解,据说有260多种,我采纳德国迈尔词典的说法,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还包括制度文化,是一种大文化概念。为表述方便,文化与经济乃一个铜钱的两面。

全世界最瞩目的美国大片,它的文化附加值、经济附加值都相当高。除了典籍,很多文化附加在文人身上。包公在粤西做了几年官,我们就要写包公;苏东坡在惠州做过官,我们就要写苏东坡,连他的妾室也不放过。文人行踪里面很多内容可以是文化的承载体。

除了典籍、人物,传说、习俗也是文化的承载物。文化的存在可以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说,杨贵妃吃的荔枝,是哪儿产的?是从哪儿运送去的?四川?海南?广东?长期存有争论。广东荔枝也因利玛窦而闻名于世,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广东有很多“欧洲人从未见过的水果”,“当地人把这些水果叫作荔枝和龙眼”。这事我们后面再详细讲。

第四句话,汤显祖有诗说“二子西来迹已奇”。这个“二子”,就是意大利的利玛窦教主和特·彼得利斯,利玛窦是“西学东渐”的第一人。澳门是西方文化沿中国东南沿海而形成的一条中西文化走廊原点。马六甲海峡开通以后,西方人主要是传教士第一次从马六甲进入澳门,然后在肇庆居住一段时间。汤显祖在这首诗里说,利玛窦和另一个传教士特·彼得利斯,来到端州(肇庆),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大文化事件。利玛窦到中国以后,首先绘制了中国第一张世界地图,当时的清朝皇帝搞不清楚意大利、葡萄牙在什么地方,常常把意大利、葡萄牙笼统称为欧洲,没有具体地理上的概念。利玛窦在中国写了很多书,还学了中国画。他在东西方文化传播上面功高至伟,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很崇高的地位。后来他在北京去世,“文革”中其墓地被红卫兵毁掉了,“文革”后重新把他的墓地恢复。汤显祖是否跟他见过面?这是值得探究的课题。汤显祖在端州闻说“西学东渐”的第一人,此外端州伏四水之便利,据两广之要津,“水驿连三峡”,“人家各一溪”,“烟雨一秋迷”,以及“尊六祖而不轻八祖”,端州的秀丽山水和深厚人文,对他的学问和思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第五句话,汤显祖在《牡丹亭》里说:“天下人古怪,不像岭南人。”这句话挺让人琢磨,作为蛮荒之地偏居地角的岭南是异质的、个性化,有别于“天下”的存在。据徐朔方考据,在25岁以前,汤显祖已经跟岭南官吏有来往。广东人带给他的信息、文化、熏陶决不同于他在内地包括江西、金陵所接受的文化。

梁启超讲,广东人对西方人的态度,既不拒之,也不畏之。广东开放早,唐代就有约二十万华侨出国了,他们见世面比较早,很多人了解外面的世道。另外,面临海洋,还萌生一种海盗文化。满载而归的渔船可能遭遇抢夺,还会发生海难事故等,命运难测,使得广东沿海居民都有一种彪悍、威猛的秉性。这种广东文化视角的多元,藏有一种包容性。在“非典”肆虐期间,最淡定的是广东人。因为蛮荒,因为“下南洋”,因为挖金山,因为背井离乡,因为漂泊流离,在原始的地方催发出来的,在艰苦的环境里面挣扎的,产生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不畏惧狂风暴雨,不害怕困苦灾难。

这样一个开放的崭新世界,让汤显祖在澳门看“花面蛮姬”也就是“鬼佬”“鬼婆”、外国美女;看海外贸易,“十日过交栏(印尼),十二帆飞看溜还”,从越南到印尼,10天来回;另外,看广东定期“互市”,也就是当时的交易会。

如黑格尔所说,“海洋和河流使人接近,反之,山岳使人分离”。相对中原传统文化累叠融淀、封闭稳定,岭南是另一番景象。在讨论地域文化时,一味强调中原文化对岭南文化的影响,一味渲染岭南的瘴疠、蛮荒而忽略两种文化的双向影响和交流,我以为是偏颇的。需要补补偏、救救弊。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岭南荔枝运送长安的旷古奇迹,都是有力的佐证。

杜牧诗里使得“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这荔枝来自何处?四川?海南?闽南还是广东高州?长期存有争议。我认为:粤北高山上的西京古道,据考证是为了送荔枝而修建的,此其一。2004年,随着坐落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的唐代大宦官高力士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完成,考证了高力士是当年容城所辖14个州中的潘州(今广东高州)人,专家在解读高力士生平墓志铭时,发现当年驿马传送进宫供杨贵妃享用的荔枝,是一种产自高力士与杨玉环家乡名为“白玉罂”的优质早熟荔枝。高与杨都是容州都督府人。高力士家乡高州距杨玉环家乡容州普宁县仅100公里,高力士作为皇帝和杨玉环的忠实宠臣,介绍家乡的佳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此其二。

山高路远,保鲜期极短,高州的“白玉罂”是怎样运到长安的?2010至2012年,我去了高州三次,调查民间说法。高州早熟荔枝,在果熟前一个多月,连树枝带果截枝,然后用泥巴把截枝口包扎起来,整棵整棵的树枝经南岭山脉,越过崇山峻岭进入湘江,通过秦岭运到离长安最近的驿站,荔枝果在泥土护养下逐渐生长成熟,随即摘下果实,放入竹筒内密封之,最后用快马送到长安。这个说法比较靠谱。此其三。根据这三点,私意以为,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送到长安的荔枝就是高州的“白玉罂”。运载方式也并非清人早已质疑的“昔有七日至长安”“怠妄”之说(清吴应奎《岭南荔枝谱》)。“一骑红尘”,让我们看到朝廷的劳民伤财,极度奢靡,也折射岭南作为边陲的艰难历程、无比智慧。

“残余片段,以窥测其全部结构”,陈寅恪所揭示的方法论,让我们看到汤显祖的岭南行一路美梦不断,苍梧梦,顿教梦,海洋梦,梅花梦,以及荔枝公案中跃动的民间传说和沉淀史籍中折射的汤显祖一语中的的“天下人古怪,不像岭南人”的独异的岭南文化生命和精神。这类岭南“残余片段”,在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比比皆是,如第二十三出《冥判》中,汤显祖借末与净之口,历数了30多种岭南行所见到的花色品种。又如,在第五十五出《圆驾》中,为岭南吃槟榔习俗辩解:(生)老平章,你骂俺岭南人吃槟榔,其实柳梦梅唇红齿白。再如,在第二十二出《旅奇》中写了被贬岭南的历程:“香山岙(注:澳门)里打包来,三水(注:恩平、开平、阳江)船儿到岸开,要寄乡心值寒岁,岭南南上半枝梅”,现实与戏文互相映照。凡此种种,也窥测和叠加出《牡丹亭》的“全部结构”。

第六句话,在《牡丹亭》里讲到人性人情,有“世间只有情难诉”“相思莫相负”句,白先勇当年选择《牡丹亭》并赋以“青春版”,因为这是一个青春恋爱题材。对年轻男女可以产生极大冲击力,这也是大学生喜欢这个戏,相当多年轻人也因此爱上昆曲的原因。

徐闻是南海和北部湾海水交界的地方,是神州之角大陆之尾,海水为两色:湛蓝色和灰蓝色,其“接吻浪”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内有精魂,为世间一绝。这个圣地是爱情最坚贞的地方,引动汤显祖“情难诉”“相思莫相负”的无限情思和生命追求。

归结一下,汤显祖在广东结识三个朋友圈,一是金陵旧友,二是岭南新友,三是做生意的一帮朋友。他在思想和文化上经历了三个转轨,一是从内陆的封闭向海洋的开放转轨;二是从皇朝向民间转轨;三是由瘴疠苦难向情之大本转轨。

20世纪60年代,我在阳江住了很长时间,阳江的渔民生活让我很震撼。每天下午4点多钟,女的都在海边等男的回来,一回来就一定选最好的海鲜大吃一顿,阳江话是要“吃胀”,夜晚跟老婆拼命做爱,他们的子孙非常多。命运多舛,前途难测,不知道下一次下海,还有没有命回来。大海带给人的信息是生死不确定,这也给汤显祖的思想和理念以强大冲击。他在写《牡丹亭》时悟道:情之大本。这也就是清代戏剧家洪昇评述的生死在肯綮之间。

文化是交流的、多元的、互补的,不能说哪个文化优或劣,一种文化可以影响、感召另外一种文化,可以融合另一种文化。文化的征服,是最后的征服。世界上所有的竞争,最后的竞争都是文化的竞争。这就是莎士比亚在英国乃至世界上有这么强大的存在感的原因所在。汤显祖在岭南、在广东孕育了《牡丹亭》,胎教了《牡丹亭》,《牡丹亭》这个儿子生下来是不是靓仔,智力高不高,都是由岭南行决定的。汤显祖被贬岭南,有繁花易落、青春已逝的惆怅,但吸吮着密结于瘴疠、临海、异域的中西交汇的岭南文化元阳,而获得一种全新的、自由的、体验式的历史感受和思想源泉,铸就了“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的刚毅坚强的个性和创造不懈的精神。今天我们纪念汤显祖这位世界文化名人的时候,就是要把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符号、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作为一种经济的附加值来看待。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