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弘“古兰”大义,扬正道精神——怀念林松先生
在线阅读 收藏

2015年2月,北京城寒意尚未退去,人们身着冬装,匆匆行走在大街小巷。16日上午,西城区回民殡仪馆显得不同寻常,从市内各区,从云南、甘肃、宁夏、青海、河北、山东等地赶来的人群汇集到位于牛街地区的小寺街,参加林松先生的殡礼,送先生在人世间的最后一程。一首挽联总结了林松先生的一生:

俯首一生尽述伊斯兰,为九州奏和谐之章;

劳案十载韵译古兰经,向华夏宣天启奥义。

此前一周,我曾去积水潭医院探望过林松先生。那时的他已不能说话,但当他握住我的手时,仍然很有力,脉搏跳动很平稳。我暗自庆幸,也很欣慰。他还用笔在纸上写:“谢谢你来看我”,并递给了我。他年过八旬,身患重病,还想着别人。我当时非常感动。

林松先生在中央民族大学汉语系任教多年。我虽是该校的毕业生,但在历史系就读,又加上是学生的身份,与林松先生交往不多,只是听过他关于回族文学的讲座。但源于对本民族和伊斯兰文化的情感,我对林松先生一直怀有敬意。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与林松先生有了更多的交往。我们一起参加过改革开放以来举行的很多次伊斯兰教和回族学术研讨会等活动。2002年,我到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工作后,我们的交往更为频繁。我主持编写全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统编教材,林松先生热情支持,并给予帮助。在《〈古兰经〉基础简明教程》一书征求意见时,他整整写了4页中肯的修改意见交给我,并在修改意见中特别强调:“由于无前例可循,国外教材又不能原样照搬,在框架、模式、行文体例各方面自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摸索。特别是要力求与高等院校教材应有的规格相接近、相协调。”这使我深切感受到一位穆斯林学者对后辈的关心与提携。他编写的《〈古兰经〉大事记》及其“续编”是在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主办的《新月华》院刊上发表的。在文章刊印前,他过几天就给我发邮件提出修订部分的建议,我记得有四五次之多,足见他严谨的治学态度。

林松先生出生于云南沙甸,那里伊斯兰文化积淀深厚,在历史上伊斯兰学者代不乏人。在那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他,对本民族和自己遵奉的信仰有着浓郁的感情,在几十年的学术研究中,在他的口中和笔下,从来没出现过任何有损于民族宗教感情的话语和文字。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下,他总是积极地维护作为一位穆斯林的尊严。1983年10月,在宁夏银川举行第一次《回族简史》座谈会时,他以极大的勇气提交的论文,从回族起源探索、发展历史考察、融合成分辨析、相类民族比较、分布特点衡量、风俗习惯追溯、词汇术语推敲、心理意识研究、惯用名称琢磨9个方面缜密论证。他认为:一个民族的形成,包括回族在内,当然离不开经济和政治的原因,但就回族的特殊情况而言,伊斯兰教因素的影响对回族形成是起主要的作用。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并收入甘肃民族研究所选编的《西北伊斯兰教研究》一书中。这件事给当时刚走出校门并初次参加学术活动的我留下了终身难以抹去的记忆。

林松先生最突出的学术成就是对《古兰经》的研究。他以句末协韵的语体文译成《古兰经韵译》。为中国第一部完整的汉语韵译本,还原了《古兰经》辞章优美、韵散凝结的文体特点。译本有两种版本,一为阿拉伯文与汉文对照精装本,分上、下册;一为汉译精装本,本末附有《古兰经》韵译各卷章节一览表,及六十年来汉译《古兰经》版本简介,由当时的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出版。

1995年9月,四川人民出版社以宗教经书宝典系列之一种,出版了林松先生所著《〈古兰经〉知识宝典》。全书以4编16章58万字的篇幅,全面、完整、系统地介绍并阐述了伊斯兰教最神圣的经典。出于对《古兰经》的尊重和自身的严谨学风,他在该书的“凡例”中特意强调:该书绝对避免论教派之争,有时涉及对《古兰经》经文的注与理解,只客观地引述不同学派所持的观点和译释,使读者了解各种研习经文的心得与成果,并指出该书是以介绍《古兰经》为主旨,为防止架空漫谈、陷于转述或发挥个人一己之见,抄经引文占相当比重,联而缀之,便于读者直接思辨。《〈古兰经〉宝典》也是迄今为止,国内最详尽、最全面介绍《古兰经》的著述。

2007年3 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林松先生的《〈古兰经〉在中国》。这本著作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古兰经》在中国传播、发展、翻译、研究的情况,重点展示和评述了20世纪以来出版的所有汉文通译本,并介绍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文全释本,对有关研究《古兰经》的专著与重要译述亦有所涉猎。书中对各译本的风格特色,运用简明精炼的词句进行了归纳总结,使读者一目了然。同时,对各译本中存在的瑕疵与不足给予了中肯的评论。书中对《古兰经》的中国木刻、手抄珍藏本也进行了专门介绍,并收录了《古兰经》在中国的大事年表,这为读者全面了解相关领域的情况提供了方便,增加了知识。

林松先生一生为很多穆斯林作者的著述写过序,总数达上百篇。这些著述或大或小,或深或浅,作者或为专家学者,或为市井百姓,林松先生都以极其认真负责的治学态度为他们作序。其中与《古兰经》有关的序占多数。仅在《〈古兰经〉在中国》一书中,“短篇拾零”和“书苑漫步”标题下辑录的就达33篇。林松先生集翻译《古兰经》、全面介绍《古兰经》知识、阐述《古兰经》在中国的历程于一身,其成果也必将对我国伊斯兰教的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汉族学者、中国阿拉伯问题研究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朱威烈先生,在《〈古兰经〉在中国》的序言中曾这样评价林松先生对《古兰经》的研究:开了我国伊斯兰教文化中《古兰经》翻译研究的先河,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前辈的《古兰经》汉译是个回顾性的概述,对海内外正在从事或将要进行的《古兰经》汉语译者,贡献出了他的见解和启迪,这无疑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林松先生虽久负盛名,但为人低调,与各个阶层的穆斯林群众都有交往。他为很多人的著述写过序,但很多人他并不熟知。只要是有基层的穆斯林群众对他有所要求,他就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来做这件事情。这对当今社会而言,尤其显得弥足珍贵。

林松先生是一位品行高尚的人,他工作严谨,为人处世却风趣幽默,对后学者经常鼓励和帮助。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待人宽厚容忍。即便有人对他非议,他也从不反驳,默默承受无端的指责。因此,穆斯林各阶层、不同年龄的人都很尊敬和喜爱他。与年轻后辈学子在一起,更能显出他长者的风范和活力。他在70岁后熟练使用电脑处理文字,在老一辈学者中领风气之先。

林松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将经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留了下来,将终其一生弘扬伊斯兰教传统文化的精神留了下来,将用伊斯兰伦理道德规范并实践一生的崇高品质留了下来。

林松先生归真后,穆斯林群众密集的信息传递表明了他的逝世引起广泛关注,他的人格风范赢得了大家发自内心的尊重。为他做殡礼的人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充分证明了他在穆斯林心中的崇高地位。今天,我们缅怀他的业绩,更多的是在参悟:作为人世间的匆匆过客,当生命终结的警钟奏响时,我们能给后来者留下什么财富?林松先生终其一生为弘扬伊斯兰文化奋斗和实践的精神给我们以启迪。

(本文发表于《回族研究》2015年第5期)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