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的影响
在线阅读 收藏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2518753,“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2518754。东欧剧变后,西方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一度失去了信心,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随着21世纪的到来,西方也迎来了“马克思主义的复兴”。当前,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影响力不仅没有减退,反而与日俱增。

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公元1000~2000年)的“千年第一学人”,马克思排名居首。1999年底,BBC网上评选千年思想家,马克思高居榜首。在2005年“谁是英国人心中最伟大的哲学家”评选活动中,马克思再次排名第一,被评为“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2013年,美国《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报道,研究人员选择近3.5万名学者进行排名,结果显示马克思仍是最具影响力的学者。

近年来,西方出现了“图书出版热”“思想研究热”“雕塑瞻仰热”“故居参观热”等马克思主义研究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力。例如,《共产党宣言》已被多次翻印、再版,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了数千个版本,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籍之一,具有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力。英国学者麦克莱伦的《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一书已出版了三版,他的《马克思传》已出版了四版,可见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受欢迎程度。再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简称“MEGA2”)是世界上最浩大的出版工程之一,欧美和日本的很多学者都广泛参与了其编辑、出版和研究工作。

在学术界,有关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机构、团体或协会已多达上千个,马克思主义常常成为报纸、学术刊物及广播、电视上热议的主题,世界范围内召开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各种学术研讨会日益增多。西方大学里马克思主义相关课程也在不断增设。例如,美国学者哈特近年在杜克大学开设了一门名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的本科生课,每学期听课学生都爆满,反响热烈。在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共产党宣言》被列为必读书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这样评价马克思的著作:“大多数智力或想象的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短的不过饭后一小时,长的达到一个世代,就完全湮没无闻了。有些却不,它们遭受了晦蚀,但是又复活了,不是作为文化遗产中不可辨认的成分而复活,而是穿着自己的服装,带着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自己的瘢痕而复活了。这些创作,很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创作。在我看来,伟大和生命力是联结在一起的。按这个意思来说,伟大这个词无疑适用于马克思的道理。”2518755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强调:“在今天的世界上,对马克思一无所知,就等于半个文盲。”美国学者海尔布隆纳在《马克思主义:赞成和反对》中认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

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一度受到质疑,这时法国世界级学者德里达站出来声援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辩护。他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指出:“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德里达公开宣称,自己“挑了一个好时候向马克思致敬”。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在《假如没有马克思》中指出:“没有马克思的理论,没有马克思为未来斗争所制定的路线,几乎不可能取得任何的社会进步。”美国学者乔纳森·施佩贝尔在《卡尔·马克思:一个19世纪的人》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社会的影响力将长期持续,因为今天的美国已明显和上世纪90年代不同,当时冷战结束让自由市场主义在美国主导了公共辩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和弊端暴露无遗,《资本论》在欧美再次畅销。很多西方人又重新读起了马克思的《资本论》,试图从《资本论》中找到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缓解危机的方案。美国学者迈克尔·斯彭斯尖锐地指出,在今天的美国,钱是蛊惑人心的伟大推动者。金融危机让人们明白,被“自由、民主”价值光环笼罩的现代西方,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做了错误的二元划分,个人丧失社会根基而沉溺于自我的迷宫且自身力量日趋枯竭,资本主义制度可以“起死回生”“永世长存”的美梦已经幻灭。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教授安德鲁·哈特曼认为,一场肇始于华尔街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不平等,1%的人从这场危机中受益,而其他人则为此付出了代价。因此,“马克思不会从美国走开”。2009年8月20日法国《新观察家》杂志一篇名为《回归马克思》的文章中说:“二十一世纪资本主义的航道让《资本论》有了重生的机遇。在最近这场经济危机之后,有人在华尔街游行,并喊出了‘马克思有理’的口号,也有人记起了这位思想家掷地有声的预言:资本主义将不可避免自我灭亡。”2011年,英国当代思想家和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思考背景,结合当今人类的现实困境,对当前西方社会十个典型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逐一进行了批驳,为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坚定而有力的辩护。他指出,倘若没有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深入持久的批判,人类社会或许会遭遇更悲惨的不幸。2013年,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出版,在西方引起了轰动,一时洛阳纸贵。该书运用大量的历史数据,揭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资本的收益率总是高于国民收入的增长率,这个不等式的长期存在,加剧了贫富分化,使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21世纪以来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呈现了与19世纪相似的两极分化情形。这就恢复并重塑了马克思的一个重要观点:所谓的“自由市场”,本质上倾向于增强资本拥有者的力量,而牺牲的是资本较少的民众。皮凯蒂由此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提出了疑问,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平等程度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加剧了财富不平等现象,而且将继续恶化下去。近年来,西方有些社会团体还定期举办《资本论》读书会,创建“马克思200年”网络平台,组织有关《资本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研讨会。例如,被称为“千禧世代马克思主义者”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创办了多种马克思主义研究刊物,比如《雅各宾》季刊、“新问询”网站及《n+1》杂志等,作为实践与辩论的平台。

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西方国家也广泛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5月4日起,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及相关城镇举办了“马克思1818—1883——生平、著作和时代”的历史文献主题展,包括研讨会、读书会、电影放映会和音乐会等约300场庆祝活动将持续到2018年10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出席这次大型主题展览开幕式时表示,马克思是一位非常有前瞻性的哲学家,他具有超前的、寻求改变的思想。他的《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改变了世界,激发了很多哲学家和思想家的灵感。容克指出,回忆和理解能帮助人们拥有更加确定的未来,人们从马克思的思想中,汲取了追求自由、解放和独立的思想。作为纪念活动的一部分,一尊由中国赠送的马克思的雕像竖立在了特里尔市的广场之上。德国莱茵河州立博物馆、汉堡劳动博物馆也举办特展,展示马克思一生及其生活的时代,回顾和介绍了《资本论》及对后世国际性的巨大影响。参展者普遍认为,现在的世界确实变化了很多,但马克思《资本论》对全球化经济和经济危机的分析,在今天看来仍然十分深刻。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文称,马克思是一位丰碑式的人物。在他诞辰200周年之际,世人对他的兴趣依然十分浓厚。5月5日,英国马克思纪念图书馆举办国际研讨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工党的影子财政大臣约翰·麦克唐奈出席并发表了讲话,来自中国、古巴、德国和南非等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参加了这一活动。马克思当年写作《资本论》的大英图书馆也举行了一系列的展览和研讨会来纪念他。2018年5月到8月,这里将举办“卡尔和艾琳娜·马克思珍藏展”。美国共产党在其“人民世界”网站的“马克思主义问答”栏目中围绕《共产党宣言》设置专题,以选择题形式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法国共产党《人道报》与“马克思2018”在巴黎共同主办“马克思论坛”,讨论历史与现实中的“马克思的思想”及其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当代价值。法国《欧洲时报》援引意大利媒体报道称,所有人都应该承认,马克思是当代最强大、最全面的思想家。他的很多思想都得到了历史的证实,并且仍然适用于今天的社会。5月5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生日快乐,卡尔·马克思,您是对的》的文章。文章称,200年过去了,马克思留给人类的精神遗产显得愈加鲜活和珍贵,其对资本主义的解读得到了无数学者的认可和赞赏。

(原文发表于《时事报告》2018年第6期,收入本书时有改动)

帮助中心电脑版